第742章 大儒的改變(2 / 2)

鄭芝龍一瞅,好嘛,你朱聿鍵賜給鄭鴻逵兒子國姓,那就是不把我這個鄭家老大放眼裡了,不行,我再把我兒子領來,看你怎麼處理。

鄭芝龍不讚成朱聿鍵即位稱帝,但他是鄭家的老大,朱聿鍵得罪不起,於是給了鄭芝龍之子鄭森同樣的待遇——賜國姓。

鄭森,就是日後的鄭成功,其實應該叫朱成功,因為朱是明朝國姓,鄭成功是建奴的叫法,後世就流傳下來。

從這些事上,其實可以看出,鄭家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,實際上這也很正常,家業大了,大家就很難再像小作坊起步時候那麼團結。

這也是各自的利益驅使,從武將軍閥集團到如今的跨國公司,壟斷財閥們,莫不如是,人的本性,就是如此。

鄭芝龍、鄭鴻逵,可以說是鄭氏的兩個代表。相比鄭芝龍,鄭鴻逵無疑更加支持也更加尊重隆武,或者可以假設,鄭鴻逵有借著隆武的支持,向家族老大權威發起挑戰的打算。

不管鄭鴻逵到底怎麼想,鄭家內部有多少矛盾,在對外方麵,鄭家必須表現得像一家人,因為對麵那幫讀書人,個個都不是吃素的。

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黃道周、戶部尚書何楷等文臣領袖對鄭氏並不買賬,雖然手裡沒兵,文人的骨氣還是有的。

時間不長,不論是鄭芝龍還是鄭鴻逵,都被彈劾了好幾次。

鄭芝龍本來就看隆武不順眼,就連原來偏向隆武的鄭鴻逵也有點犯嘀咕,這幫子文官就知道過河拆橋,芝麻大點的小事就上一奏折,一點也不顧及老子在擁立時的莫大功勞,這時開始不聽隆武帝的調遣了。

……

一係列調整和任命後,朱慈烺開始把話題轉移到大明各項改革上麵,他對滿朝文武說道:

“諸位愛卿,建奴已滅,韃子已經平定,流寇幾乎全部歸降,前年大明北方土改成果非常明顯,赤壁千裡餓殍遍野完成改變。

今年已經過去五個月,大明各項改革都要提上日程,特彆是已經進行一半的土地改革,必須要加快進程。

前段時間,朕已經和各地藩王達成一致,此次土地改革,藩王手中不法土地都要交出來,到時一起分為百姓或建成大型農場。

明日,朕將親自率軍南下,坐鎮南京監督南方土地改革進程,朕離開京師後,京師一切政務都交於孫愛卿為首的內閣處置。

今日朕將任命朱大典為兩湖巡撫,負責兩湖的土地改革。張國維為兩廣總督,負責兩廣土地改革。

史可法為浙江巡撫,負責浙江土地改革。何騰蛟為南直隸巡撫,負責南直隸土地改革。

所有大明控製的地方全麵開始進行土地改革,取締全國各地衛所,衛所土地重新進行分配。

衛所將官取締世襲,每家保留兩百畝土地,如果身體條件達到標準的將士,依然可以加入當地軍隊,不想繼續當兵的分配土地務農。

當然不願意務農的也可以經商,有才華的可以參加科舉為官,大明今日開始取締士農公工商等身份限製,可以自由選擇職業。”

亂世用重典,這句話被朱慈烺發揮的淋漓儘致,他在朝堂上宣布,下麵官員隻要去執行即可,他們沒有反對的權力,所以效率很高。

“神武皇帝又開始違反祖製了,一次推翻老祖多個決定,怎麼都不商量一番,想到什麼事情,居然在朝堂上直接宣布。唉……”

新任都察院左都禦史黃道周一愣,抬眼看看神武皇帝,隨後移開目光,雖然他心裡犯嘀咕,可並未在朝堂上提出異議。

如果是以前,崇禎皇帝敢這麼做,黃道周立即會出班反對,或者直接辭官走人。

可對神武皇帝,黃道周居然做不出來,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為何,因為他很想當官嗎?當然不是。

自從被神武皇帝任命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後,黃道周已經在朝堂上多次遇到神武皇帝一言九鼎說一不二。

以前那些文官禦史紛紛抗議反對,甚至還有言官以死相逼,可現在什麼都看不到,所有人都是低眉順目,連黃道周都已經漸漸習慣了。

每當神武皇帝做出讓黃道周很不爽的決定時,黃道周心裡都主動會為神武皇帝找個理由:“小皇帝這是為大明和百姓好,他不是暴君,更不是昏君……”

朱慈烺有時以為黃道周會反對,可很多次他認為的,最後發現黃道周都很給他麵子,上任以來,黃道周居然隻有一次反對,最後反對無效!

其實人都是會變的,黃道周就是這樣,他被小皇帝從心裡征服,這一切都發生在三地之行後。

朱慈烺準備用黃道周時,開始也擔心黃道周一直在朝堂上嘰嘰歪歪,所以傳旨讓黃道周上任前,先去土改完成之地私訪一番。

黃道周印象中,河南和陝西以及陝西等地,應該都是流民遍地,也就是傳說中的赤壁千裡餓殍遍野,完全無法和江南相比。

可是到河南後,他並未發現赤壁千裡餓殍遍野的情況,遍地小麥和不認識的農作物鬱鬱蔥蔥,還有就是田地邊出現的大型水井。

雖然百姓還是有些麵黃肌瘦,但個個神采奕奕精神非常好,們在田地裡乾活有說有笑,分明就是盛世的景象。

他詢問一些百姓情況,發現在百姓口中,神武皇帝已經不是人,竟然變成百姓心裡的神,幾乎所有百姓都說這一切都是神武皇帝給的……

神武皇帝分地給百姓,還免去百姓人頭稅等等,現在隻要每畝上繳一鬥糧食即可,每家都有剩餘的糧食……

而以前呢?人頭稅,勞役,路契,剿響,遼響……

百姓家裡一粒糧食都沒有,還要上繳各種稅賦,老百姓根本沒有活路,為了不餓死,隻有造反!

黃道周感覺像做夢一般,他為官多年,又熟讀曆史,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對百姓如此好。

然而這些都是小皇帝用鐵腕手段換來的,小小年紀怎麼會懂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?”

連續走訪三地皆如此,特彆到京畿地區之後,黃道周又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,小皇帝竟然把他和父皇母後的皇莊都分給百姓和將士。

黃道周當時就傻了,隨後跪在城外對著紫金錘方向三叩九拜,兩行熱淚悄然從老臉上滑落……

從此之後,無論神武皇帝做出任何決定,黃道周都不會在朝堂上提出反對,實在想不通,他會私下去乾清宮詢問!

黃道周的表現,不但讓朱慈烺感到意外,更讓那些期待他挺身而出的文官深感不解和失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