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2章 孫之獬(2 / 2)

…………

此時,山東的土改也在進行中,因為孔家的表麵妥協,土改進程比之前稍微快一些,但山東士紳反抗也開始激烈起來。

山東濟南府,淄川縣。

孫府後院,一名五十多歲的瘦弱老者躺在太師椅上,正在和幾個人商量對策,他的計劃是利用孔家身份刺殺洪承疇。

一旦孔家把洪承疇刺殺掉,山東的土改肯定會停止,他不信神武皇帝敢真的對孔家動手。

若神武皇帝真的對孔家動手,這也是孫之獬願意看到的,那時神武皇帝絕對會身敗名裂,崇禎可能要上位了……

這老頭名叫孫之獬,是天啟二年的進士,殿試後被選為庶吉士,在翰林院乾過檢討,資質和內閣首輔楊廷麟有的一比。

孫之獬在天啟七年時當過順天鄉試考官,門生故吏不少,崇禎初年被列入閹黨逆案,革職為民,一直在家混日子。

原本指著身上的功名和士紳的身份混口飯吃,小日子過的也挺滋潤的。

誰知朱慈烺登基之後,卻開始在山東搞土改……

該死的洪承疇不顧自己也是讀書人的身份,居然在山東強行推進土改,士紳階層反對無效!

導致孫之獬的身家立馬縮水一大半,小日子變得日益清苦,不由得心生怨恨。

你是皇帝又如何,你砸我飯碗,我也砸你飯碗!

孫之獬必須要介紹一下,千古罪人啊!

有句老話:

“人在做,天在看。”

意思就是為人應該遵禮守約,進退守法,不可做儘禍國殃民之事,不然報應遲早會來臨,上自帝室貴胄、王公大臣下自黎民百姓皆是如此。

道理人人都懂,但總有人不信邪,為了些許錢財,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賭注,去觸犯約定俗成的社會公約,最終落得個人死身滅,家人遭殃的下場。

自古以來文教興盛,出現過諸多聖哲先賢,唯有孫之獬成為例外,不僅沒能繼承先人誌願,反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,大奸大惡之人。

剛出生時的孫之獬大眼睛一眨一眨的,靈氣逼人,看見陌生人也不害怕,父母喜出望外,就給他取名為“獬”,獬字用於人名,並不常見,隻因它是一種神獸。

這種神獸體型大如牛,類似於麒麟,全身還長著漆黑黝亮的毛,看上去令人生寒。

但其實它是個祥獸,而非惡獸,它有一雙明辨是非的亮眼,會發光。

當辨明曲折是非後,這隻神獸會用額頭上的角去頂撞奸邪之人,甚至將其吃在肚子裡,實現懲惡揚善之能。

取這個名字,可以看出孫之獬的父母對其期望頗深,希望他長大後成為包公之類人物。

但是孫之獬卻讓他的父母失望了,他確實聰慧好學,年紀輕輕就高舉進士,被授予庶吉士,更獲得翰林院檢討的職位,一時風光無兩,父老鄉親都為之慶賀。

彼時正值魏忠賢專權時期,九千歲大名如雷貫耳,很多人對之趨之若鶩。

讀了如此多聖賢書的孫之獬,選擇堅定站在魏忠賢一邊,成為遠近聞名的閹黨成員。

後來崇禎繼位,魏忠賢失勢,孫之獬畢竟有功名在身,沒有受到太大追究。

但他不思悔改,居然還在為魏忠賢發聲,而且是獨一份兒,沒有其他人助力。

當時崇禎皇帝處置完魏忠賢後,下達命令讓部下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、誅殺異己為目的的《三朝要典》。

聽到這個消息,孫之獬火冒三丈,抱著《三朝要典》一路狂奔到祭祀祖宗的太廟,痛哭流涕。

這件事在當時士林也算得上一件大事,很多士人對孫之獬的行為嗤之以鼻,覺得他不能明辨是非也就罷了,居然撒潑打滾,儼然潑婦一般,簡直在給天下讀書人臉上抹黑。

崇禎皇帝對於孫之獬的行為也是非常無語,覺得大明王朝怎麼培養出這麼個奇葩人物,禮義廉恥全然不顧,遂將孫之獬列為閹黨逆案,將其削職為民。

如果僅僅是投靠閹黨,不思悔改,孫之獬還遭遇不了最後的悲慘結局。

他最不應該做的是投降清廷,帶頭剃發,成為大明子民人人切齒的賣國賊。

事情發生在順治元年,當時清軍已經進入山海關,打敗李自成,占據北京城,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。

此時的孫之獬覺得升官發財的機會又來了,他主動提出削發易服,並帶頭興致盎然地剃掉自己的頭發。

剃掉頭發之後的孫之獬,留起了長辮,穿上滿族官員的朝服,臉上表情洋洋自得,一副小人作態。

並且還不滿足於此,他充當起了清廷的說客,號召漢人順應大勢,不要反抗。

孫之獬這種過於諂媚的態度,連滿族人都看不起,輪到皇帝上朝時,滿族官員讓他站到漢人官員隊伍裡,而漢人官員看著他的朝服,讓他站到滿族官員隊伍中去。

彼時的孫之獬狼狽萬分,成為人人都不待見的過街老鼠,而他竟然還不自知。

憤怒之下,上書順治皇帝,提議加快進行“剃發令”的推行,惹得漢族士民義憤填膺,恨不得將其挫骨揚灰。

漢族人的憤恨是有道理的,正是孫之獬的一紙上書,讓“剃發令”徹底施行下去。

留發不留頭,留頭不留發不是一句空話,好多漢族誌士因此喪掉性命。

慣於趨炎附勢、追逐權勢的孫之獬,本以為自己傍得一顆好大樹,可以乘機乘涼。

但是“天道好輪回,蒼天饒過誰”,命運的惡果正在等待著孫之獬。

順治三年,孫之獬幫助順治皇帝完成清軍入關後的剃發計劃。

打算著安安穩穩致仕,衣錦返回故鄉,過幾年退休生活,但是謝遷起義爆發了,地點就是在山東。

謝橋領導的農民軍,不忍清廷政策,宣布起義,他們迅速占領山東淄川。

彼時孫之獬正在老家安享晚年之樂,但被起義軍破門而入,一把抓到大街上,五花大綁起來,並進行遊街示眾。

當時的山東民眾覺得大快人心,漢奸惡賊孫之獬也會有今天,想當年他倒行逆施多麼氣人。

附加在孫之這身上的刑罰,遊街示眾隻是個前戲,更嚴酷地在後頭。

起義農民決定對孫之獬施以最嚴酷的刑罰,以懲罰其獻媚清朝,甘當賣國賊。

他們用針在孫之獬全身刺孔,並在這些孔上插上豬毛,讓其疼痛之下體麵儘失。

最後起義軍將奄奄一息的孫之獬拉到市曹上,斬首示眾。

斬首完畢後,再將其全身肢解,古代最嚴酷的刑罰莫過於此,孫之獬算是惡得其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