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3章 內幕(2 / 2)

左良玉認為自己壓根就鬥不過李自成,直接放棄了武昌城,但是他在臨走前,居然無恥地將武昌城內的百姓殺了個乾淨。

這一招未免也太損了,他自己常年駐紮武昌,吃喝用度都是武昌人的賦稅供給的,走之前還要殺光武昌百姓。

離開武昌以後,左良玉大軍到達了九江地區,他脅迫當時的兵部侍郎袁繼鹹跟他一同前去清君側。

同時命令自己的部下衝入了九江城,將好好的九江城毀於一旦,大肆放火殺戮,奸淫擄掠無惡不作,完全不像大明朝的正規軍,比李自成的闖軍還要像流賊。

袁繼鹹一味求死都被左良玉所救,可左良玉最終被袁繼鹹給罵死。

左良玉一直跟袁繼鹹解釋,自己不想造反,也沒打算推翻弘光朝廷,隻是想要趕馬士英下台而已。

可是袁繼鹹一直在想辦法尋死,袁繼鹹想過切腹、跳河、上吊等各種極端的辦法赴死,不過都被左良玉給攔住了。

九江城破後,袁繼鹹覺得自己沒有臉麵去見皇帝了,他再次想到的了自殺,結果又被手下人給勸阻了下來。

這個時候的袁繼鹹想到了當麵去責備左良玉,因為之前左良玉一直跟他說自己沒有造反的心思。

可是現在他的人馬全都衝進了九江城,在城內濫殺無辜,這些可都是大明朝的百姓。

左良玉的這些行為確實有造反的跡象,可是袁繼鹹出來罵左良玉的時候,左良玉居然悲憤難當,當場吐血,不久之後便身亡了。

左良玉死了以後,為了防止兵變,麾下密不發喪,將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改立為大帥。

而左夢庚本人是沒什麼雄心壯誌的,也不太理解他爹的想法,繼續帶兵往南京而來。

這件事引起了南京弘光朝廷的高度重視,馬士英立刻吩咐劉良佐和黃得功部在兵部尚書阮大铖的指揮下,迎戰左良玉的大軍。

結果左夢庚領導下的左良玉大軍,慘敗給了南明的黃得功部……

這個時候的左夢庚不知道何去何從,在滿清大軍南下到了九江一帶的時候,左夢庚帶著十萬大軍居然投降了阿濟格。

左良玉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,他並不打算自立為皇帝,甚至給自己加封一個王爵的膽量都沒有。

手握十幾萬雄兵,做事卻如此畏首畏尾,是很難成功的。

他也不想聽人家的指揮,他認為自己手握大軍,實力雄厚,完全可以自己做主,就這麼一直蕩在這兒,高不成低不就。

不管是崇禎在任的時候,還是朱由崧時期,左良玉始終都保持這樣的狀態。

其實在亂世中表態不可怕,可怕的是什麼態度都沒有,最終導致十多萬大軍變成建奴屠殺袍澤的凶手……

朱慈烺聽到左良玉屠殺武昌之後,來到九江,又開始搶掠九江百姓,剛好給他斬殺左良玉的正當理由。

他又問道:

“南京那些勳貴都在做什麼?他們下轄衛所是否在進行土改?”

誠意伯劉孔昭聞言,不禁四下看了看,隨後低聲說道:

“陛下,他們確實在清查衛所土地,但並非全部,而是改變皇冊上土地數量,可能在土改之後,他們自家土地還會有所增加……”

朱慈烺聞言,氣的拳頭緊握……

這時,周遇吉看到神武軍和虎豹騎全部上岸,立即上前稟報:

“陛下,所有隊伍都渡過長江!”

朱慈烺點點頭:

“傳令,立即集結,隨朕去收拾左良玉……”

……

“阿嚏……”

九江府衙中左良玉剛喝一口茶,突然打一個噴嚏,茶水狂噴而出……

坐在他對麵的九江衛指揮使張勇,急忙用衣袖擦擦臉上的茶水,卻不敢說什麼……

“大帥,神武皇帝過江好像有戰船沉沒,末將在遠處看到神武軍亂做一團……”

“真的?”

左良玉和張勇聞言,幾乎同時從座椅上跳起來,如果小皇帝真的落水身亡,他們再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了!

神武皇帝在河南陝西等地進行土改時,他們都很震驚。

但後來發現土改並未向南方發展,他們還以為小皇帝害怕南方士紳階層,不敢在江南進行土改。

可是,在收拾完建奴和韃子後,神武皇帝不但任命湖廣等地巡撫進行土改,他本人還親自率軍南下,在鳳陽進行土改時大開殺戒……

這時南方士紳勳貴軍閥衛所地主都慌神了,如果此時還不相信小皇帝要過江土改,他們就是自欺欺人了。

想到自己數萬畝土地即將分給泥腿子,想到自己財富即將大量縮水,很多人睡覺都開始做噩夢。

他們不在乎大明是否存在,隻在乎自己家族利益,根本不去思考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問題……

很多人都想神武皇帝死,可他們沒有膽子和能力去刺殺,希望神武皇帝突然暴斃。

當然也有人想神武皇帝去死,他們卻敢付諸實施,比如南京勳貴和左良玉,江西巡撫胡世安,九江衛指揮使張勇,黃州衛指揮使張天祿,九江副將田雄等等。

除了左良玉外,剩下這些人都是貳臣傳中官員,還想他們配合神武皇帝土改損失自己家族利益,絕對沒有任何可能,除非刀架在脖子上……

這次導致神武皇帝沉船的罪魁禍首和策劃人,也是他們這些沒有良心和氣節的大明官員。

最初左良玉還在猶豫,他以為神武皇帝南下,隻要他們老老實實投靠過去,神武皇帝看在他十萬大軍的麵子上,肯定不會為難他。

可是神武皇帝在鳳陽斬殺幾個衛所指揮後,又在安慶斬殺總兵劉良佐,左良玉兩個晚上都未睡著,最終決定為了自己的老命鋌而走險。

而他們這些官員和武將,是如何聯絡和走到一起的的呢?

這一切當然都要歸功於南京那些勳貴和幾個名聲極高的文官,他們為了自身安危,暫時隻是作為聯絡人,並未派人參與此事。

如果九江襲擊失敗,神武皇帝成功渡過長江繼續推進土改,他們才會再次鼓動士紳地主官員和讀書人鬨事。

他們很自信,隻要江南數十萬士紳官員和地主以及讀書人聯合起來鬨事,經曆九江遇襲的小皇帝肯定心生恐懼,極有可能放棄江南土改。

如果神武皇帝在九江落水而亡,他們則坐收漁利,絕對不會露出任何蛛絲馬跡,繼續逍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