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禦前奏對(三)(2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3466 字 10個月前

橫海藩鎮據守河北滄州,毗鄰河北三鎮,東麵是渤海,西麵是成德節度使,北麵是盧龍節度使,南邊是黃河,驕兵悍將雲集,時從時叛,桀驁不馴。敬宗寶曆二年三月,橫海節度使李全略去世,其子李同捷擅自為留後,並重金賄鄰近藩鎮,以求繼任為節度使,朝廷置之不理,第二年也就是大和元年,皇帝陛下榮登大寶,準備解除橫海割據勢力,調任李同捷為袞海節度使,李同捷偽托為將士所留拒不從命,大和元年八月,皇帝下令削除李同捷官職,命令諸道平叛,魏博節度使史憲成秘密援助李同捷糧食,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出兵阻撓官軍平叛,皇帝下令削除成德節度使王庭湊的官爵,命令諸道兵馬並討王庭湊、李同捷,戰事焦灼,朝廷府庫空虛,勉力平叛。

接著王庭湊勾結魏博大將反叛,幽州盧龍節度使李載義攻破滄州外城,逼降李同捷,這場平叛之戰從大和元年八月一直打到大和三年六月,朝廷打的筋疲力儘,雖然誅殺了李同捷,卻又不得不屈服赦免了王庭湊,並且把朝廷的積蓄耗費一空,橫海節度使轄區更是被打的屍骨蔽野田地荒蕪百業凋零,駐紮橫海的數萬軍隊還要朝廷供養。朝廷打了一場為期三年艱難的平叛之戰,花了無數的錢,除了背了一個大包袱,還丟了新皇帝的麵子,不得不赦免桀驁反叛的成德節度使王庭湊,讓當今天子很氣餒。

更讓皇帝生氣的是,他要為聖母皇太後修一處觀花錦樓,度支就告訴他,沒錢!沒錢?而長安城裡鬨的沸沸揚揚的債帥風波,王守澄門下走狗鄭注公然賣官鬻爵,一個債帥竟然能借貸二百萬緡去行賄???

這讓皇帝陛下情何以堪!!!

橫海藩鎮的叛亂戰事去年才被平息,李同捷的叛亂把整個橫海藩鎮都給打爛了,參與平叛的周邊藩鎮諸道兵馬,雁過拔毛刮地三尺,把能搶的都搶走,能毀掉的都毀掉,燒殺擄掠無惡不作,滄州城滿目蒼夷,把整個橫海藩鎮刮成了一張單薄的白紙,什麼的東西都沒了,耗子都沒法在那裡過冬,此時哪裡駐紮的三萬兵馬還有殘存的黎民百姓全靠朝廷度支供養,耗費巨大,而且還像是個無底洞,讓朝廷戶部度支的官員苦不堪言,連連抱怨,李同捷子承父業,已經是藩鎮慣例,為什麼要打嘛,什麼都得不到,朝廷除了背上一個大包袱,花了無數錢糧,還能有什麼好?

此等議論非議在滿朝文武大臣裡大有市場,牛僧孺和宋申錫兩位宰相還不會如此淺薄,但是兩位宰相真的很關心橫海藩鎮,又是是橫海藩鎮什麼時候能自我維持,不要再讓朝廷輸血,朝廷真的很缺錢,非常非常的缺錢!

所以,聽聞席誌榮曾任橫海監軍,而且剛從橫海那邊回來,牛僧孺與宋申錫都對橫海藩鎮的事務非常的上心,一路上兩位宰相就詢問橫海那邊的事務,席誌榮歎息一聲,“唉,橫海藩鎮現在苦啊,什麼都缺,要糧沒糧要錢沒錢,真是赤地如洗,一窮二白,周圍的藩鎮還常去掃秋風!我回來的時候,那邊已經天寒地凍,路邊凍斃的人隨處可見,慘啊!”

牛僧孺與宋申錫相顧歎息,宋申錫撫須道,“席公公無憂,朝廷對橫海藩鎮的援助會足額準時送達,橫海藩鎮也要自食其力,早日走上正途。”

牛僧孺看了一眼宋申錫,搖頭道,一邊走一邊歎息,“打來打去,無非是換個藩帥罷了,與朝廷何益?與黎民百姓何益?朝廷耗費無數糧草錢財,黎民百姓死傷無數,一切都沒有改變,隻是肥了那些騎牆投機的藩鎮,所以說,我一向認為,等閒間不要輕啟戰端,妄言戰事於事無補,可惜無人理會,唉!”

牛僧孺如此說,宋申錫和席誌榮似乎都有彆的想法,但是兩個人對視一眼都沒有說什麼話,默默的跟著牛僧孺往浴堂門五彩室而去。

孩子放假了,哪裡都不得安寧!!!

本章完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