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禦前奏對(五)(2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4634 字 10個月前

現在聽到李德裕的窘迫,李宗閔臉上帶著無懈可擊的微笑,浴堂殿內此時無人說話,禦座上皇帝陛下的還有群臣都在等待宰相們說話,李宗閔撚須沉聲道,“西川局勢糜爛,朝廷深感痛心,中書門下時刻都關注著那邊的情形,吐蕃本與我大唐數次會盟,締結甥舅之盟,是我大唐的友好鄰邦,怎麼又會頻繁擾邊,這中間是否有什麼叵測之事?是有人謊報軍情,還是有人擅自挑起邊荒軍情,都需要仔細核實,不可不慎啊!”

浴堂殿內寂靜無聲,首席宰相說話的時候,就算是皇帝陛下,也會側耳傾聽,李宗閔說完,眾人臉上浮起各式的表情,謊報軍情是什麼樣大罪,眾人都能想象,而挑起邊亂的罪名更大,真要是落到誰的頭上,無論他是誰,無論他是不是李德裕,他都死定了。

輕描淡寫之間,李宗閔就把李德裕放到了審判席上,謊報軍情?擅起邊亂?這兩個罪名之重,沒有人能夠承受,不管罪名能不能成成立,臟水已經潑出去了,若是沒有人拉李德裕一把,嗬嗬,那就有好戲看嘍!

坐在李宗閔下首的牛僧孺咳嗽一聲,開口道,“李相所言極是,我建議中書門下仔細核查,此外,月初,中書門下得到開州刺史奏報,說開州境內有唐姓遊俠,以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的名義召開所謂的英雄大會,招攬江湖亡命之徒五百人餘人,打著旗號要援助西川戍邊,開州刺史以為,沒有朝廷的旨意,擅自收攏民壯,而且越轄區行事,很不妥當,他已經下令驅散那些遊俠,並禁止那些人從開州進入西川,我認為開州刺史做法妥當,應當受到表彰。”

翰林待詔學士鄭覃此時皺起眉頭,“西川藩鎮局勢糜亂,乃是前任杜元穎風花雪月不懂軍政民治,才召至吐蕃和南詔連番入侵,李德裕入職不過數月,保境安民,驅逐賊寇恢複生產,川民粗安,政績斐然,世人有目共睹,此時正需要朝廷援助,有些人不為朝廷軍國大事為重,不但不幫忙還拖後腿,這樣不好吧?”

“此時已經是年末,朝廷府庫早已經見底了,實在拿不出錢來,”翰林學士戶部尚書王涯接口道,“正月裡元旦大朝,各種慶典祭祀都需要大量的錢財,眼下還沒有著落,還需要各位大人多想想辦法哦!”

唉,缺錢,朝廷的府庫永遠都在缺錢,為朝廷和皇帝陛下征收供奉足夠的錢糧,是宰相學士們的責任,當然也是他們的權利。

李宗閔與李德裕的恩怨眾所周知,西川節度使藩鎮,被吐蕃和南詔輪番入侵也是事實,宋申錫考慮了一下道,“西川局勢糜爛是事實,不過眼下大雪封山,朝廷即使是有心救援,也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,臣以為,西川節度使應當收攏軍民,安心過冬以待來年。”

宋申錫的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,禦座上的皇帝陛下道,“大雪封山,劍南與關中交通斷絕,一動不如一靜,眾位卿家以為如何?”

“陛下聖明!”翰林承旨學士陳行一道,“朝廷的援助縱然不能及時到達,那藩帥自行梳理政務也是份內之事,請允許西川節度使李德裕自行處置,朝廷應另外詔書責問吐蕃南詔,為何一再生事,當我大唐無人嗎?”

陳行一言辭正義,眾人都認為很好,皇帝也點頭了,後麵的事就是中書門下宰相們商討具體的措施,不用在禦前奏對上爭論了。

西川節度使藩鎮的事情告一段落,李德裕向朝廷的請命沒有得到答複,還險些被怪罪,幸好鄭覃陳行一仗義直言,落得不好不壞的局麵。後麵還有幾個議題,浴堂殿內的宰相學士們分作三派,李宗閔牛僧孺楊虞卿為一派,鄭覃陳行一為一派,路隨王涯則左右搖擺,一方讚同,另一方必定反對,中間派左右騎牆,朝秦暮楚朝三暮四,場麵看似熱熱鬨鬨,可是拿出的措施卻寥寥無幾,這中間唯有宋申錫忠誠職守,隻可惜他獨木難支,不成氣候。

宰相學士們揮灑激情,縱橫馳騁,揮斥天下軍國大事,內苑太監們垂首侍立,不急不躁,因為他們知道,很快就要輪到他們上場了,重頭戲總是在後麵。

孩子放假了,不得清淨,好冷啊!手指都凍了!

本章完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