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橫海波瀾(2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4518 字 10個月前

席誌榮的話讓皇帝和宰相學士們都有些意外,事實上很好理解,橫海藩鎮戰亂,戰後人煙稀少,那些遊蕩的異族就趁虛而入,無論契丹還是奚人甚至突厥回鶻都是大唐的子民,這些還好說,但渤海人和新羅人跨海而來就是問題了,李宗閔沉吟道,“這個問題很重要,臣建議橫海藩鎮早做打算,是我大唐子民,自當妥善安置,那些異國之人要及早驅逐。”

“哪些是大唐子民,哪些又是異國之人?”翰林待詔學士鄭覃道,“契丹人是我大唐子民,渤海與新羅就不是我大唐藩屬國嗎?你又以何種理由驅逐?”

這眼見又要起爭執了,宋申錫在一邊道,“這個問題隻是席公公的口述,還沒有橫海藩鎮的陳情文書到中書門下,以臣之見,朝廷行文給橫海藩鎮,讓他們詳細調查一番,儘快回稟朝廷,然後再做措施應對,陛下以為如何?”

宋申錫的話在情在理,李宗閔和鄭覃都無話可說,兩個人都深深看了一眼宋申錫,各自住口,旁邊牛僧孺道,“陛下,臣也如此認為,宋大人所言極是,可以就此辦理!”

“嗯,那牛卿家就著手辦理此事吧!”年輕的皇帝笑道,對這個兢兢業業不告狀的席誌榮很是順眼,轉身笑道,“席誌榮,你從橫海藩鎮歸來,是述職還是輪換,可有著落?”

皇帝陛下的此言一出,浴堂殿內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,席誌榮叩拜道,“奴婢奉命歸來,還沒有得到安排,聽從候命中。”

此時內苑太監們,分彆隸屬殿中省和內侍省,馬存亮是殿中省首領太監殿中監,內侍省暫時沒有首領太監內侍監,以知內侍監內常侍王守澄為首,內侍省管理宮廷事務,殿中省服侍皇帝陛下,本來各行其是,但自德宗年間,就分彆以內侍殿中兩省分彆掌管神策左右軍,中書門下的樞密院又逐漸做大,殿中省與內侍省的格局就為之一變,上下樞密院的兩位樞密使都是內侍省的人,上樞密院掌管東西兩京軍情,下樞密院分派天下諸道節度使監軍,像席誌榮自橫海藩鎮歸來的事情,皇帝不知道情況,宰相不知道情況,下樞密院樞密使一定知道情況。這時,下樞密院知樞密使楊承和出列道,“啟奏陛下,召回席誌榮是樞密院的章程,席誌榮出鎮橫海監軍已經兩年了,到了需要更換的時候了,王守澄王公公提議,召回席誌榮,派遣仇士元出任橫海藩鎮監軍,奴婢們商討之後,都認為可行。”

仇士元的名字終於出現了,神策右軍二把手中護軍仇士元,傳聞與神策右軍中尉王守澄不和,兩個人撕破臉皮了,橫海藩鎮監軍?王守澄這是要把仇士元攆到海邊去是吧?那仇士元此時又在哪裡呢?

皇帝陛下此時卻沒有想太多,他笑道,“橫海藩鎮監軍的事情,樞密院要妥善安排,席誌榮不錯,撯升席誌榮為散騎常侍,就在禦前聽差吧!”

皇帝陛下的此舉讓眾人措手不及,錦金口一開,席誌榮伏地叩拜,“謝陛下聖恩,奴婢遵命!”

難怪殿中省馬存亮會抱病出席禦前奏對,還有這麼一招,內侍省獨占樞密院,神策右軍力壓神策左軍,殿中省就要在皇帝跟前安排人手,釜底抽薪,折實高明!

王守澄與楊承和等內侍省太監們各自隱秘的交換下眼神,王守澄出列奏曰,“啟奏陛下,河東節度使柳琢上書彈劾仇士元義子嶽齊斬殺寧遠將軍韋厚,群情激憤,罪不容恕,請陛下降旨治罪!”

“嶽齊?仇士元的義子?斬殺寧遠將軍韋厚,什麼情況,從實道來!”皇帝陛下事先沒有一點消息,還以為哪裡又發生了兵變,連忙問道,“可是哪裡又發生了兵亂?”

“回陛下的話,不是兵變,事情就發生在大河岸邊的丹同渡!”

“哦,丹同渡,什麼地方?不是兵變,為何會有朝廷將軍被斬殺,速速奏來!”皇帝陛下很關切,原本準備結束禦前奏對,去看光叔的事情,也要往後麵推遲了。

本章完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