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天寶十年(1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3091 字 10個月前

玉泉山占地廣大,周圍的山林地產都是玉泉山的地方,大大小小的建築,或是精致的雅舍,或是幽靜的彆墅,亦或者富麗堂皇的豪宅,不時都可以看到,有些富豪達官顯貴,給山上捐獻了大量的財富,說是給道觀的敬奉,事實上還是會有福利返現哦,比如說一處隨時可以享用的房產雅舍,或是彆院,總之驚喜多多!

誌方小道士說過,玉泉觀道觀沒有院牆,整座山都是玉泉觀,此言不虛,山中的大大小小的建築星散棋布,雅致非凡!

有光必有影,玉泉山上神仙福地,有了那麼多達官顯貴流連忘返的好地方,自然也會有無數為這些貴人們服侍的傭人仆從們,玉泉山山林間的角落裡也有很多不起眼但是乾淨利落的小莊子,住著一些特彆的人!

馬殷拄著拐杖,貓在一個木屋的屋簷下,這裡是莊子的外圍,外麵有風吹草動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,天策殘部?他們這些人來到這裡已經有些日子了,始終沒能見到玉泉山的主人!殘部?是的,他們已經殘廢了!

安史之亂凋零了大唐盛世,帝國的內部平衡被打破了,叛亂此起彼伏。開元年間,唐帝國最強悍的三隻軍隊,安祿山把持的幽州範陽盧龍東北軍,哥舒翰為首的朔方靈武西北軍,還有關隴禁軍諸多衛軍,其中關隴諸衛禁軍實力最為強大,但玄宗日益昏庸,天寶八年,王忠嗣遭貶斥病逝,漢家良將凋零,胡將日益權重,安祿山居河北,哥舒翰居西北,關中禁軍兒郎卻沒有挑大梁主心骨,更可恨者,前有口蜜腹劍李林甫,後有禍國殃民楊國忠,忠臣義士流落荒野,戲子佞臣充斥朝堂。

天寶十年,安西大都護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怛羅斯與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激戰,仆從軍叛變,高仙芝與封常清兵峰受挫。而在大唐南疆,南詔皮邏閣借助唐帝國的力量統一南詔六部,唐玄宗冊封皮邏閣為山南節度使、雲南王,可隨後南詔就與吐蕃結盟,共同敵對唐帝國,戰火不斷,同樣是在天寶十年,南詔吐蕃進犯劍南,唐軍大敗,身兼六十餘職把持朝政的楊國忠貪婪無能,憤怒之下,調集關隴諸衛禁軍進攻南詔,派遣的將領狂妄自大驕奢貪婪,輕敵冒進,可歎三十萬關隴禁軍葬身南疆,禁軍精銳損失殆儘,關內空虛,長安不安!

天寶八年,王忠嗣病逝,天寶十年怛羅斯戰敗,南詔進犯,唐軍再敗,天寶十四年,安史之亂爆發!安史之亂中,高仙芝被冤殺,哥舒翰中風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,唐軍再次戰敗,二十萬將士葬身沙場,潼關失守,戲子皇帝不戰而逃,他也不想逃,可是自天寶十年,他自己敗光了手裡的底牌,也敗光了盛唐的氣運!

安史之亂打了七年,叛亂的河朔三鎮名義上歸順朝廷,事實上各自擁兵自重,東北軍藩鎮割據開始泛濫,高句麗後裔李正己趁勢占據山東,朝廷還沒有喘口氣,西軍仆固懷恩又開始叛亂,長安城都被吐蕃攻陷,郭子儀李光弼忠貞救國,收複長安,自此藩鎮割據無法收拾。

德宗年間,朝廷試圖削藩,河北山東藩鎮群起叛亂,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,他的兒子李惟嶽向朝廷請求襲其父位,魏博節度使田悅也聯名為他說情,朝廷堅決拒絕,李惟嶽田悅遂聯合淄青節度使李正己,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起兵反唐,七月李正己死,八月他兒子李納也請求子襲父位,朝廷也不允,李納隨即叛亂,戰事日益擴大,建中四年正月,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,大唐處處烽煙,戰火連綿不絕,而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麵,朝廷竭力平叛,派遣涇原兵去中原參戰,涇原兵路過長安時,因賞賜不周,大軍嘩變,德宗逃往奉天,史稱奉天之難。因朝廷削藩引發的這次戰爭中,有四人稱王,兩人稱帝,即朱滔稱冀王,王武俊稱趙王,田悅稱魏王,李納稱齊王,朱泚稱秦帝,李希烈稱楚帝,又稱二帝四王之亂,這場安史之亂後最大的戰亂平息之後,各地節度使羽翼已成,各地豪強割據,一發不可收拾!

而更大的影響還在朝堂,奉天之難,天子逃亡奉天,身邊隻有幾個太監,昔日蒙受君恩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卻無人跟隨,天子饑寒交迫,自此認為太監最是忠誠,於是太監開始執掌兵權,沒錯,就是神策軍!

天策的死對頭!

天寶十年,禁軍諸衛精銳在南詔之戰中損失殆儘,朝廷兵力空虛,隨即又安史之亂爆發,哥舒翰創立的神策軍在平叛中戰功卓著,又依附大太監李輔國,逐漸成了皇家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,成為事實上的禁軍!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