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宰相氣度(二)(2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4007 字 10個月前

牛僧孺點點頭,嶽齊的布局和格局令人驚訝,仇士元和王守澄兩虎相爭,仇士元被王守澄壓著欺淩,內苑和神策軍的羽翼被清除一空,嶽齊開赴丹同渡公乾,開始小荷小露尖尖角,隨著丹同渡事情牽扯越來越大,玉泉山七星聚,嶽齊隱藏的秘密逐漸顯現,天都諸多勳貴開始以為仇士元底蘊深厚,後麵再看,竟是嶽齊隱然已經自立門戶?內飛龍使魚宏誌莫名其妙死在冰河之上,嶽齊就魚躍龍門了?

李宗閔接著道,“很多消息真真假假難辨真偽,查的越多,嶽齊身上的謎團就越多,他似乎和江湖朝廷一些隱秘門派關係密切,又似乎是。。。”

李宗閔搖搖頭,一個讓人難以捉摸的內苑太監讓唐唐宰相搖頭,這感覺並不好,他沒有說下去,牛僧孺也明白老友的意思,“從已經確認的消息來看,嶽齊未必完全依附仇士元,從他不肯改姓就可以看的清楚,馬存亮似乎很賞識嶽齊,緣由不明,內苑還有一些老人也在活動,都不消停省心!”

“嶽齊在元和年間進的宮,穆宗敬宗兩朝時內苑混亂,嶽齊在仇士元的照拂下悄然做大,是仇士元諸多義子中最得力之人!他一直管著閒廊院!長安內外,宮闕萬千,他自然巢穴無數,難怪未被外人察覺異狀,好心思!”牛僧孺笑道讚曰,“嶽齊,不愧人傑!”

李宗閔卻歎息著搖搖頭,臉上浮起一絲憂慮,內苑權閹本來就氣焰熏天,又出了嶽齊這等妖孽,世道真如此淪喪嗎?還有他們這些人一展抱負的空間嗎?

“損之也無須憂慮,那嶽齊也未必就是敵人,內苑得一乾才,也是朝廷的幸事,我觀嶽齊的行事作風,有禮有節,有勇有謀,頗有玄宗朝大太監楊思勖作風,朝廷得一悍將,又無藩鎮之患,也算是件好事!”牛僧孺微微笑道。

玄宗朝高力士權傾朝野,唯有楊思勖能與之相提並論,楊思勖戰功顯赫,平定安南之亂,軍功顯赫,難得的是從不恃寵而驕,忠誠本分統禦飛龍禁軍,扼守宮門,雖然殘暴凶狠卻也讚譽如潮,以七十二歲高齡善終。

聽牛僧孺以嶽齊比楊思勖,李宗閔看了老友一眼,內涵有些豐富,有些事情是沒辦法訴之明言的,比如說某孤家寡人,若是有了得力的爪牙之後,會不會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?

當今天子若是有了堪比楊思勖般悍勇的嶽齊忠心耿耿,會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呢?玄宗也堪稱明君,可是也一手醞釀安史之亂,皇帝總是需要宰相們輔佐的,這是天下士族公認的法則。

玉泉山七星聚聲勢浩大,有一個朝廷親王在星盟裡麵,皇帝陛下做什麼事之前總是要多想一想的!

一念至此,李宗閔已經全部明白了老友的布局,為陛下分憂也好,為江山社稷謀劃也好,老夥計總是落子無聲之處有驚雷,李宗閔舉起酒杯,“思黯妙策,愚兄深感欽佩,敬你一杯!”

牛僧孺笑著舉杯同飲,笑道,“玉泉山七星聚聲勢浩大,若不是庶務纏身,我也很想去看一看,風聞那橫空出世的歸心真人李在,和嶽齊有幾分相像,日中必有蹊蹺,不得不察!”

李宗閔也歎息一聲,“元旦大朝將近,你我休想有什麼空閒功夫,不如靜觀其變,西川的事情也頗為棘手,據內報,吐蕃內部也是紛爭不斷,最致命的是糧食出現了大額虧空,吐蕃內四族人心不穩,我剛剛接到報告,隴右有吐蕃遊騎入寇,裴度老大人隻怕要儘快赴任了!”

牛僧孺不置可否,舉杯道,“西邊的事,你儘心盯著,玉泉山的事情我很在意,嶽齊?李在?不知道為何,總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!”

李宗閔無聲的點點頭。

本章完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