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在剛來的時候,準確的說法是那個條理不通的流言開始傳播的時候,有和尚在玉泉山周圍活動,而且人數一天一天的多。曾有閒言碎語道,這佛門高僧論法讓歸塵真人敗走長安,他們還想乘勝追擊到玉泉山呢,隻是歸心真人李在出現的離,惹得世人矚目,而且入秋以來,丹同渡的紛爭愈發複雜,河間城守將韋厚被殺,河節度使的紛爭,內苑太監的分歧,嶽齊的橫空崛起,朝廷書門下宰相和翰林學士之間的紛爭,李在丹同斬蛟,玉泉山七星聚首,現在又傳出七星九曜龍紋天書的消息,還有席卷長安的債帥風波,等等,一切一切的事情彙成一個龐大的漩渦,讓人看不真切,卻又無法轉移視線。
自那蛟龍被李在拖出水麵,第一批惟空禪師帶著的一眾和尚打頭,幾乎每天都有僧眾前來彙集,而宗密和尚更是帶著大批的和尚渡河而來,有僧有尼,甚至還有幾家番僧出沒,佛門之眾更加密集,在玉泉山道門福地,釋家氣勢也不減一分一毫,蔚然大觀矣!
而令人意外的是,玉泉山諸位當家人居然不聞不問,任而由之,佛門的弟子們圍著蛟龍軀體做法,一開始幾個人寥寥打坐,先是圍了一圈人,第二天圍了兩圈人,第三天是三圈人,與日俱增,到後麵浩浩蕩蕩,放眼看去,全是光頭,周圍膜拜蛟龍的鄉民們,既朝拜蛟龍,也拜和尚僧侶,更有富戶人家,竭力供養僧眾,供奉不絕,如此一幕一幕,外人不知道的,還以為玉泉山已經被佛門度化了呢!
流言,是很神的東西,不管多麼的荒謬,卻總有一份俗語說的透徹,無風不起浪!雖然僧眾們蜂蛹而來,但玉泉山諸位當家人卻視而不見,也一直沒有采取什麼措施,但是當各地道門羽士真人齊聚一堂的時候,情形變得很古怪,那邊一片光頭,這邊羽袍翩翩,嗯,這會還好,李在已經從議事的道士群裡溜了出來,要不然李在那古怪的裝束,一頭短發也過於惹眼了。
嶽齊突兀崛起,和李在那幾分相似的模樣,早已經看在有心人的眼裡,在暗地裡掀起滔天巨浪,可是此時嶽齊風頭正盛,閒廊飛龍侍者,執掌宮闕防衛,不管是哪一股勢力都不想輕易招惹了他,平白招惹了內苑新晉顯赫的紫袍大太監,但凡有點腦子都不會這麼蠢,李在呢,李在更是一團迷霧,嶽齊還有過往經曆,讓人越是追查越是心驚肉跳,多少還是可以查一查的,李在不一樣了,整個人完全毫無來曆,沒有一絲過往經曆。
山林裡那片被李在一路發狂摧殘的樹木,已經被人發現了,可是之前呢,之前又發生了什麼?本以為玉泉山會知道什麼,可是追查李在來曆的人以玉泉山最為迫切,他們也不知道?難道隻有歸果真人才知道?誰又敢去問她?歸塵真人是歸果真人的嫡親哥哥,尚且得不到答案,旁人又能如何?
不管情況如何,李在和嶽齊的根底始終沒有頭緒,也迫使有些人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既定的計劃,但時間卻是不等人的,冬至之日,星盟會舉行初立大典,而緊接著,長安城裡朝廷元旦大朝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,時不我待啊!
此時玉泉山彙聚的人愈發的繁密,不但山東河北藩鎮使節逗留玉泉山,是淮西河南那些藩鎮,諸如宣武節度使、忠武節度使、武寧節度使,浙西節度使等等,那些前來入朝的節度使使節居然也繞道玉泉山?東都洛陽天都長安諸多無聊的勳貴宗親們,也頻頻來玉泉山觀光,蛟龍可不是能輕易看到的!
這些彙聚玉泉山的勳貴諸侯們,各自聯誼,互通有無,推杯換盞好不快活,還能尋找盟友,化解恩怨,協調利益,何樂而不為呢?所以勳貴藩鎮諸侯們自成一係,勳貴們多居住在彆院台閣裡麵,而山門外那些江湖豪客、遊俠健兒們卻又是另種景象,他們聚集在玉泉山外,俠客劍士們相互切磋,以武會友也是熱熱鬨鬨的,多結識幾個朋友也是多一些門路,豈不是收益頗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