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九章 嶽奇掌兵(一)(1 / 2)

大和四年伊始 七六一 3217 字 10個月前

玉泉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,遠處的軍營裡波瀾又起,事情還頗為棘手,以至於嶽不得不返回軍營坐鎮!

此時的軍大營裡,甲士如雲,刀槍林立,劍拔弩張,空氣隱約彌漫著淡淡的血腥氣,地橫七豎的躺著數具屍體,嶽的統軍大帳燈火輝煌,小兒手臂粗細的牛油蠟燭搭成的燈山劈裡啪啦的彈著火花,大帳裡靜寂無聲,十幾位將校軍官虞候猶如木雕石塑一樣垂手站立著,由不得他們不恭敬,大帳間的空地,有幾個虞候被綁成了粽子,渾身血跡的躺在地,一動不動不知生死,而更前麵的地則擺著幾顆血淋淋的人頭,在嶽腳邊!

嶽懶散的靠坐在一張虎皮椅子,一手端著茶盞小口抿著,一手拿著信箋看的正有趣,雖然他人不在現場,可是玉泉山前李在那邊發生的事情,嶽可是實時關注著,而且實時刷新著,美的很呢!

李在在那邊耍的幺蛾子,嶽可不想錯過!如果有可能的話,嶽更想全程參與,而不是在一邊旁觀,但他還是有自己不得不親自處理的人,如說控製並穩定這隻大軍!

嶽彙集的這隻大軍約有數萬人,他們並不是屬於一隻軍隊,而且一個集合體,主體的騎兵隊伍數千精銳銳士是夏綏節度使史孝章的部下,還有一些步卒是從其他各部合並彙集而來,多則數千人,少則數百人,此時唐軍普遍如此,打仗親兄弟,陣父子兵,多有一個宗族同一個地方出身的人才會並肩作戰,形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團夥,針紮不透、水潑不濕,極為排外!

自女帝武則天武周代唐以來,府兵製崩潰,大唐軍力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,募兵製興起,職業軍人出現,大量的外族番邦人士湧入大唐軍隊,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是帶著諸多番將胡兵打斷盛世大唐的輝煌,更是嚴重打擊的朝廷的自信心,安史之亂以及之後仆固懷恩之亂,朝廷以及天下士人對軍隊愈發不放心,最直觀的表相是藩鎮割據愈演愈烈!

嶽此時所率領的這支混合軍隊,都是嶽掌控力較強的力量,嶽的長期經營,這些人的使用還是沒有太多問題的,隻是這一次如此大規模的集結卻是第一次,所以多少有些地方需要協調和磨合,尤其是大軍紮營玉泉山外之後,外麵的乾擾也隨之而來!

侍者次第而來,絡繹不絕,周圍的藩鎮頻繁探問,長安的使者來往不絕,京兆府接連派出使節詢問軍情,接著南衙軍府也派出使者,他們還沒有離開,兵部的虞候又到了,書門下政事堂的詢問書也到了,緊跟著內苑北衙的都虞候也來了,簡直令人應接不暇!

他們都很想知道,不但他們,所有人都很想知道,嶽這一隻軍隊是怎麼悄無聲息抵達玉泉山的,他又想乾什麼?要知道玉泉山距離天都長安不過一日行程,嶽的這支軍隊動向不明,長安城裡估計很多人都難以安寢!

玉泉山,先是星盟初立,再有嶽大軍雲集,一時間這裡的漩渦令人目眩!私下裡不知道有多少人、多少勢力在活動奔波,暗流湧動!

嶽的大軍還在磨合之,既然有縫隙,那些有心人自然有機可乘,大營裡居然有人被鼓動喧嘩?在不久前,嶽人不在大營,史孝章也不在大營,留守的部分軍士居然在長安使者的煽動下意圖sn?

嶽不得不返回大營,他臉笑意盎然,內心卻是憤怒的,回到軍營他動了刀子,動搖者不尊號令者抓了一波,敢於刺毛反抗者當場格殺勿論!騷動的大營又重新恢複了平靜!

嶽整頓軍紀是當著長安使者的麵進行的,這些使者的臉色都極為難堪,因為嶽根本不怎麼搭理他們!

長安的來的使者居然也有幾波人,京兆尹的使者是個綠袍官,他此時更滿臉緊張的看著地的血跡和屍體,玉泉山這裡已經是京畿之地,京兆府不得不出頭,但此時他不想吱聲,嶽的眼神好生嚇人,被他目光沾一點,感覺自己已經死去了,一個人怎麼可以這般恐怖?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