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年前(二)(1 / 2)

隱鳳朝陽 看泉聽風 9129 字 9個月前

謝知當年上曆史課時, 背過占城稻的曆史地位,當時隻背過一遍,並不走心,真正知道占城稻的輝煌曆史,還是她當年當了圖書管理員,翻到關於中國稻子曆史才知道的。那篇文章說占城稻引起了一場糧食革命,甚至改變了國人的飲食結構,讓大家的主食變成了稻米。

也正是這篇文章, 謝知對占城稻起了興趣, 還特地研究了一段時間占城稻, 據說這種稻種耐旱, 對土地要求也不高,而且生長期短, 在炎熱地方甚至可以二季稻、三季稻,在占城稻的原產地,當地的農民對稻種播種也很簡陋, 不施肥、不澆灌, 就這麼放任其生長還能長出稻米,所以中國宋朝引進後國家糧食充足起來。

也有人說因為有了占城稻, 中國皇帝解決的民眾飽腹問題,所以讓中華民族失去血性。當然這觀點謝知是不讚同的,占城稻是讓中國糧食大增, 但是還沒有解決真正糧食問題, 就算是清朝引進了玉米、番薯、土豆不也沒有解決糧食問題。玉米和番薯吃多了都會讓人不舒服, 隻能在饑荒時填飽肚子,土豆倒是可以當長期主食,但也沒有改變國人飲食結構。

而且這三種作物比起小麥、水稻都不易保存,所以國朝最後一個盛世真是盛世嗎?當然這些都扯遠了,說占城稻讓中華民族失去血性,那人一定沒考慮在古代那種交通條件下,領土擴張再大,不能及時通訊,占了地又有什麼用?而且中國古代還要怎麼對外擴張?本國領土都沒治理好,去占據遠的基本不可能統治的地方有什麼用?

所以謝知在聯係上胡商,第一時間就想到占城稻,占城稻的始發地是中南半島之安南、占城、真臘附近,謝知知道真臘在秦漢時是扶南屬國,是柬埔寨的彆稱。安南就是交趾,也就是越南附近,無論是柬埔寨還是越南,都是陸路達到的,在漢朝就有人去過。謝知思來想去,要找高產作物,南北美洲的作物是不可能了,占城稻還是有可能的。

她出重金讓那個小胡商聯係大胡商,把那邊的稻種都帶回來,並且讓他記錄下在當地稻種的播種情況,甚至還讓他帶了當地幾個農民過來,好方便她這邊耕種稻種。要不是看在自己是祖父的孫女,大胡商估計也不會答應自己莫名其妙的要求。

現在種子到手,謝知反而猶豫起來,這比當年的占城稻早這麼多年,還不是一個時空,這些稻種真是典籍上記載的占城稻嗎?所以謝知決定現在自己小莊子上培育,等有了多年記錄再說,糧食的推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她相信安南、真臘的耕作水平,肯定比不上大魏的耕作技術,就他們那自我放飛式的耕種,占城稻原始種可能很早就出現了,他們應該也人工馴養了不少時間,不然那些人吃什麼?

她引進後可能不需要花很多力氣,但肯定是比不上後世優良品種的。就算她現在能去南北美洲,得到的玉米、土豆、番薯也不是後世改進的優良品種。不行不是那就慢慢來唄,反正多個稻種也不錯。

謝知莊上還在改進曲轅犁,她隻記得曲轅犁的形狀,並不知道它具體構成,所以隻能畫出一個大概,讓眾人慢慢琢磨,或許過幾年曲轅犁製作就能成熟。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,她記得當初康熙推廣二季稻也花了很多年時間,光在皇莊就種了不少年,如此謹慎最後還是推廣失敗。

要是自己帶著袁大大的記憶轉世就好了,雜交水稻才是真國器,可惜她連雜交水稻原理都沒搞懂。想靠占城稻種植二季稻、三季稻根本不現實,在古代光靠人力耕作的環境下,二季稻、三季稻隻會讓農民累死或造反,土地肥力也跟不上。

謝知不可能去跟拓跋曜說推行二季稻、三季稻,她隻能往提高畝產方麵想。謝知再次惋惜,要是這時候有去美洲的途徑多好,她就可以引進玉米、番薯、土豆這三種高產糧食作物,即使不當主食當飼料,和災荒年的救濟糧也好,再不濟還能做酒精。

“姑娘,你要練字嗎?”零露上前問謝知,她跟玉蔓以前是謝知的筆墨丫鬟,謝知讀書,她們也跟著一起讀書,因此她們是謝知身邊文化水平最高的丫鬟,同時也是最受謝知信任的兩個丫鬟。在這個起碼有百分之九十八男人不認字的時代,有兩個認字的女仆是多麼稀罕的事,謝知很悉心的教調著兩人,準備培養兩人當自己的心腹。

“好。”謝知頷首。

零露忙挽起衣袖給謝知磨墨,同時玉蔓也過來給謝知鋪紙,謝知慢慢的抄了幾頁佛經。崔太皇太後信佛,宮中女眷皆信佛,謝知平時練習都用佛經練字,這樣等太皇太後生辰,她也可以把自己抄寫的佛經交上去作為禮物。

等謝知抄完幾頁經書,也快中午了,她正想去祖母處吃飯,卻不料外麵有人來報,說使君讓她去外書房。謝知暗暗疑惑,祖父這時候不應該在宮裡給拓跋曜上課嗎?怎麼會她叫去外書房?謝知換了衣服去外書房,沒想書房裡除了謝簡,還有一個讓謝知意想不到的人。

謝知一怔,驚呼道:“陛下?”拓跋曜怎麼出宮了?

拓跋曜回頭望著謝簡,“太傅,能讓我跟阿蕤單獨說話嗎?”

謝簡說:“陛下,您同微臣孫女畢竟男女有彆——”

“朕知道,所以時間不會很久。”拓跋曜說。

謝簡無奈,隻能行禮道:“臣告退。”

謝簡離開書房後,謝知同拓跋曜大眼瞪小眼,謝知訥訥道:“陛下,你怎麼來了?”

拓跋曜反客為主的坐在胡床上,還照顧謝知坐下,“坐。”

謝知跟拓跋曜自在慣了,他一吩咐,她也不客氣坐在拓跋曜身邊說:“曜哥哥,你吃過了嗎?”

聽到謝知還喊自己曜哥哥,拓跋曜眼底閃過笑意,柔聲問謝知:“我這幾個月都不理你,你生氣了嗎?”

“你這幾個月沒理我嗎?”謝知有些驚訝,“難道不是你讓王直給我送禮物的嗎?”

拓跋曜莞爾,“當然是我。”他時間不多,抬手揉了揉謝知的小腦袋,開門見山的說:“阿蕤,我不準備讓你現在入宮,你還太小,我想你起碼十六歲再入宮。”他來年就十六歲(虛歲)了,太皇太後再沒借口不給自己納妃,但是立後一事太皇太後沒提,拓跋曜也不準備考慮,他現在這個年紀,立後還太早。

這次入宮的人選也確定了,崔家有三女入宮,崔明珠和她兩個庶妹,獨孤家有一女入宮,李家又一女入宮,一共五人,五人份位皆為貴人。崔家是太皇太後的娘家、獨孤家是先後娘家、李家是自己生母娘家,這五個人哪一個都比阿蕤有身份,拓跋曜並不想讓阿蕤這麼早入宮受苦。

而且阿蕤也實在太小了些,雖然她來年就滿十三(虛歲),可還是一團孩子氣,彆的小女郎這年紀成親都行,唯獨阿蕤不行,尤其是前幾年尉遲氏的難產,更讓拓跋曜堅定起碼也要等阿蕤滿了十六再接入宮中決心,那時他也有十九,就算無法親政,起碼也能自主做事大部分事務。

謝知點點頭,有點害羞的說:“我聽曜哥哥的,祖母也說女孩子年紀大一點嫁人更好。”

“是啊,大一點生孩子都容易。”拓跋曜故作漫不經心的說,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謝知。

謝知點頭說:“祖父說最好過了十七歲,我阿姑就才剛開始議親。”謝知麵上不動聲色,心中明白這是拓跋曜在試探自己,一定要謹慎應對。

拓跋曜笑笑,輕順謝知散下的發絲,“阿蕤真願意給我生孩子?”他語氣帶笑,神色卻極為認真,“不怕我子貴母死?”就像他現在進宮的五個女人,每個人身邊都帶了借腹生子的媵妾,隻因她們現在份位都還是貴人,所以那些媵妾暫無冊封。

謝知不假思索道:“怕,但我更相信曜哥哥。”她頓了頓悄聲道:“我也不喜歡曜哥哥跟彆人生孩子。”將心比心,謝知也不願意身邊的男人隻樂意享受自己給的榮華富貴,卻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了。古代皇帝選妃、男人納妾,就是為了繁衍子嗣,不生孩子,留著妃子乾嘛?

做皇帝的妃子,可以享儘榮華富貴,但好處豈是那麼容易得的?所以謝知絕對不能露出自己不願意生子的意願。她將來入宮也不會帶媵妾。崔太後當年不也什麼都沒有,照樣成功了。有時候並不是準備越多,就越有機會。謝知從幼年就開始做準備,不就是準備增加自己籌碼嗎?等她再一點,有些籌碼也可以一點點的都拿出來了。

謝知也相信拓跋曜不會為了太子輕易逼死自己的,這份底氣更多的還來自祖父和繼父無意間流露的隻言片語,似乎他們覺得生太子並不是一條死路,想想國朝曆史上也有子貴母死的製度,最後不也廢除了?很多事情不到最後關頭,不要輕易下結論,當然現在的自身立場還是要表態的。

再說就她這情況,說自己不願意將來給拓跋曜生娃,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?她又不是崔明珠,拓跋曜對崔家是有香火情的,彆看拓跋曜時常會怨恨太皇太後把持朝政,其實他心裡還是相當依賴崔太皇太後的。崔明珠母親是華陰公主,跟他有血緣關係,隻要崔明珠不做大死,她起碼的榮華富貴還是有的。她既然沒有跟皇帝是親戚的娘,也沒有教養過皇帝的姑姑,還是安分點好。

拓跋曜聞言沉默的看著謝知,謝知仰頭對拓跋曜甜甜一笑,拓跋曜突然莞爾捏捏她的小臉,“你才多大,就知道吃醋了。放心,她們越不過你的。”以拓跋曜的心機,怎麼看不出謝知說這些話大半是在哄自己?

可哪怕她是在哄自己,他也滿足了,總比那些連哄都不願意哄自己的人好吧?誰不喜歡聽好話?至於她心裡怎麼想,拓跋曜不會在意,隻要阿蕤肯待在自己身邊哄他開心就好。

至於太子拓跋曜心裡早有打算,他私心希望是阿蕤生的,但她要是實在生不出來,或者身體太弱不能生,就從彆的兒子裡選一個做太子,讓阿蕤用心撫養。以阿蕤的心性,一定能養個好孩子出來。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