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太子和大皇子自己, 所有人都沒指望兩人真上戰場立軍功。兩個嬌養在深宮的嫩娃娃,連晝夜騎馬都熬不下來, 還想上戰場立功?開什麼玩笑?拓跋曜連續輕騎帶兵三天三夜不休,這兩位貴主恐怕連半個時辰都堅持不來。
就是太皇太後都沒想讓他們在戰場上立功,她隻希望拓跋曜能找個老將帶他們,讓他們領些不打眼的軍功。他們不需要靠軍功立身,但魏國曆來重武輕文,每個皇帝不說文能提筆安天下,至少武能上馬定乾坤。懦弱如天和帝都曾北伐, 後雖重傷不治,可到底上過戰場, 史官給他記一筆的時候也有個說法。
若拓跋曜中意這兩個兒子,彭城王自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帖, 但是拓跋曜沒授意,他自然隻把這兩個小東西供著。起初彭城王想讓兩人押送軍資,但細想之後又覺不妥, 軍資乃行軍大事, 輕忽不得。這兩位都不是能聽人吩咐的主,萬一兩個小祖宗異想天開, 讓軍資出了問題, 除了他們所有人都吃不了兜著走。彭城王最後思來想去,乾脆讓兩人坐鎮一座小鎮。
這座小鎮在戰事前沿, 但不是最前沿, 前麵還有幾座小鎮擋著, 彭城王又派了手下兩個老將和數百親衛看著他們,加上陛下的禁軍,可以說隻要不是柔然大軍入侵,這兩小祖宗絕對不會出事。就算是柔然大軍入侵,前方還有幾座小鎮擋著,可以給兩人逃命的時間。
彭城王將一切都想到了,安排的事無巨細,最後才提著一顆心去懷荒。拓跋曜要處理秦家是暗中進行的,彭城王也沒驚動彆人,自己帶著親衛親自去懷荒處理。
彭城王一走,太子和大皇子沒了管束,就像脫韁的野馬可著勁的撒歡。兩人獲得父親允許參戰後,便躊躇滿誌的想要一展自己才華,他們正是風華正茂、意氣風發的年紀,兩人一心想要跟父親靠攏。當年父親能年少打敗南梁偽帝,他們也能直取柔然都城,再揚他們大魏的威名。
隻可惜彭城王管得他們太嚴,彭城王是拓跋曜最信任的人,也是他們的皇叔,就算是太子也不敢對彭城王不敬,彭城王拘著他們,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。彭城王讓他們做什麼,他們就算什麼,乖巧的很。也正是這份乖巧,讓彭城王誤會了,他以為這兩個孩子知道分寸,因此很放心的走了,沒多留人手。
等他一走,太子和大皇子就恢複了本性,兩人倒也不仗勢欺人,就是領了每天帶兵巡邏的任務,一趟趟的在城外巡邏。兩位老將自然是隨時保護兩人,兩人想要立功,沒想作死,也不反對侍從保護他們。巡城的任務很枯燥,兩人新鮮了幾天就膩味了,他們來戰場是準備立大功的,不是來騎馬的,過了幾天,他們就攛掇著老將去遠一點的地方追繳柔然流兵。
先不說這裡能不能有柔然流兵,就算有將領也不敢帶兩個祖宗去。兩人胡攪蠻纏了幾天,見將領們隻是跪下請罪,不肯答應他們的吩咐。太子和大皇子雖年紀不小,可在朝中沒領什麼官職,也沒經過大事,平時兩人吩咐下去的事,不用他們操心,早有人完成的妥妥帖帖。
這是兩人身份帶來的便利,也是太皇太後的餘威,兩人本身沒太多禦下才能。如今離了拓跋曜和太皇太後,他們又怎麼能值得了這些在官場軍營廝混了多少年的老油子?兩人也隻能暫時按下心思,忍耐著想等彭城王回來,讓皇叔帶他們過去。
幾位將領見暫時將兩位小祖宗安撫好,都鬆了一口氣,他們正尋思著是不是要找點附近的流寇讓小祖宗殺個過癮時,不想一隊柔然騎兵繞過了幾座小城,意外出現在城外。眾人皆如臨大敵,因為這些柔然騎兵各個兵強馬壯,一看就是精良的皇騎,唯獨太子和大皇子興致高昂,他們正愁沒人給他們立威,如今大魚自投羅網,他們如何不開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