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後和太子妃微服來王家祭拜一事, 讓王家大露了一番臉麵,知道內情的明白皇後是為了生母而來, 不知內情的還以為是皇家看中王家,不僅讓太孫家的幾位郎君來祭拜郗夫人,連皇後和太子妃都親自來了。王家借著這次葬禮很是揚眉吐氣了一番。
郗夫人年紀大了,走的時候又沒受什麼苦,在現代都算喜喪, 所以即使她親生孩子都沒太悲傷, 隻想把母親的喪禮辦好,所謂生榮死哀不過如是,這也是一個人一輩子能過的極致。當王家人把郗夫人的靈柩送入皇家寺廟, 等著老家人把王暢的墳墓修整好, 便把郗夫人落葬, 可是宮裡突然傳來的消息, 讓王家所有人都傻眼了。
“讓祖母跟小叔葬一起?”朱夫人愕然的看著宮裡來傳訊的女官,她呐呐道:“這不合規矩吧?”
宮裡來的女官態度和善的說:“太子妃說動卑不動尊,王大人和夫人安眠已久,也不適合再打擾他們安寧, 郗夫人生前一直惦記著早夭的小郎君,這會讓他們母子團聚不是挺好?”
我們都把老家的墳弄好了,你來跟我說打擾祖父母安寧不好?朱夫人心裡腹誹, 但臉上還是恭敬的說:“父親走的時候特地留——”王暢走的時候墳墓沒徹底封死, 隻將他和原配的墓室封死了, 郗夫人的墓室還留著呢。
朱夫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王家太夫人打斷, 她對女官道:“太子妃說的是,母親在的時候就念著小叔,這會讓他們母子團聚也好。”
女官滿意的頷首,她都說了這是太子妃直接下令,這朱氏還跟她唧唧歪歪,怕不是腦子不好吧?王孺人看起來也沒那麼不懂眼色,這親娘怎麼如此駑鈍?
太夫人等女官走後,才沉著臉對朱夫人道:“宮裡來的都說是太子妃說了,你有幾個膽子敢違背太子妃的命令?”按說陛下、皇後俱在,太子妃身份再尊貴,也不過是宮裡的擺設,他們王家也是大戶人家,不需要對太子妃唯命是從,就是皇後也不需如此。
可謝知跟尋常太子妃不同,她是真正有實權的,她手下也有兵,太子又對她言聽計從,更重要的是她還是清娘的阿家,直接可以決定將來知否讓清娘扶正的人。莫說隻是讓郗夫人另葬,就是讓父親和郗夫人單獨葬一處,王家都不會反對。
朱夫人垂頭小聲道:“我隻是被嚇了一跳。”
太夫人長歎一聲,對朱夫人說:“你去安排這件事,動靜小一些,不要讓彆人知道。”喪禮可以熱熱鬨鬨的,如何落葬就是自家事,跟旁人無關。她可沒忘記皇後也是填房,若不是心裡有疙瘩,她又怎麼可能堅持不讓郗夫人跟父親合葬?陛下雖說寵愛她,可一登基就冊封元配慕容氏為文順皇後了。這也難怪,慕容氏死的再早也留了一個兒子,陛下不惦記、太子心裡也記著娘的,女人這輩子就不能沒有兒子。
朱夫人低聲應是。
不提朱夫人,謝知對王家的反應十分滿意,對他們弱化郗夫人如何下葬更滿意,跟這樣的親家相處,無疑比彆人都舒服,所以謝知向來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子孫從民間挑選妻子的。不是說世家大族沒有極品,而是他們見多識廣,有些事即使他們沒遇到過,也能從長輩的口中知道怎麼處理,而很多普通老百姓即使本性淳樸,遇事也容易好心幫倒忙。
秦宗言知道郗夫人去世,也派人去王家祭拜了一番,還賞賜了些財物,這些是看在郗夫人是謝蘭因的生母份上,但郗夫人如何下葬就不是他會關心的事。事實上大部分人都不會關心,誰能料到謝知能如此奇葩,讓郗夫人跟兒子、兒媳葬一起,還特彆給小舅過繼一個孩子,讓他們香火不斷。
郗夫人的去世,不僅讓謝蘭因心情抑鬱,連謝知都情緒低落了一段時間,幸好秦紘不在,不然又要讓太醫天天來東宮報道了。謝知不由自主的關心起自己跟秦紘的陵墓,謝知來自後世,並沒有古人那種事死如事生的想法,也不覺得征徭役讓大量平民給自己造個墳墓是什麼好事。是故在秦宗言給自己造陵時謝知一度想簡葬,可過了一段時間,謝知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。
古代那些大墓雖然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,可也不是沒有意義的,至少很多古代文獻都是從大墓裡挖出來的,想通了以後謝知也不反對秦紘征徭役讓勞工造陵墓。當然謝知不會像那些暴君一樣,不顧百姓死活,給她和秦紘造陵的勞工都算是被她雇傭的建築工人,不止一日兩餐能填飽肚子,還每日都有俸祿領。謝知也不強求進度,雨天、下雪都會讓人停工休息,因此給謝知建造陵墓的民工都很儘心,完全按照謝知的要求來。
謝知和秦紘的陵墓並沒有用奢華的材料,她讓人造了一座堅固的石墓,裡麵放慢了陪葬品,全是謝知這些年收集到的書籍,她讓人抄錄了三份,一份放在宮裡的書閣、一份放在她開辦的京城圖書館裡,還有一份就放在她跟五哥的陵墓中。除了書籍,她還選放了一些工藝品,全是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最頂尖工藝的工藝品,她想把這座陵墓建造成博物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