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雨還在下, 季大牛照常回來,王安平卻和衙門裡的其它吏員往城外輪流去觀察水位,並且封了碼頭, 已經禁止下水了。
雨一大,進城賣菜的人都少了, 一到中午雨竟下的急起來, 不少百姓急著出城, 淋著雨, 赤著足也顧不上鞋子濕不濕了, 趕緊的回家去,就怕萬一雨下的更大, 就回不了家。
大妮怕王安平在碼頭上沒水沒吃,趕緊和大牛做了點心,接了水往碼頭上去了。
王安平道:“趕緊回家, 這雨下的太急了,萬一摔著怎麼辦?!”
大妮道:“我沒事, 隻是表叔太辛苦了。”
“水位上升的有點快,”王安平皺眉道:“得稟報縣太爺了。”
大牛道:“我先送大妮回家,我去報信。”
“行。”王安平道:“趕緊的,彆叫大妮淋著雨。”
大牛將大妮往懷裡一裹, 幾乎是摟著走, 他身軀寬,反倒叫大妮少淋不少雨。趕緊的送人回了家, 就往縣衙去了。
縣太爺聽了也有點愁眉苦臉,道:“老天爺真是會變臉色啊,這雨說來就來,這般的急!”
感慨兩句, 便忙命人開始組織人手,一麵去加固河堤,一麵則安排縣城百姓開始排內澇,這雨下的太急,而古代是沒有良好的城內地下排水係統的,積水多了,就得靠人排水。一麵則叫人去通知各村各鎮,警惕各條河流的水位,儘量紮好河邊,彆叫淹了農田。
這個時候又沒有電話,隻有靠人力通知,而且縣衙是真窮,連頭像樣的高頭大馬都沒有,也就隻能讓人冒雨去各自通知了。
王安平也跟著各衙役等跑了好幾個村子。大牛一直緊緊跟著他,寸步不離。
倒是沒去王家村,但去了錢家莊啊,與小錢氏娘家相熟的,一問,好家夥,這不是她小叔嗎?!
也去了孫氏的娘家村裡。
這一下,王安平當了縣吏的消息還能沒人知道嗎?!幾乎很快就傳開了。還有人特意的跑到王家村去通知小錢氏和孫氏的。
小錢氏與孫氏一開始也不相信,後來好幾撥人來說,這心裡就信了。
他們心裡泛著嘀咕,難道那個慫包一樣的小叔,還能當上縣吏了!?這是走了什麼大運?!
現在雨隻是急雨,還沒到搶險的地步,因此,百姓各村還是能相互來往的,因為要看河的水位,都是各村都守一段的,相互間的交流也多,鄉下百姓串門便是如家常便飯,因此這人一聚集,各個村都曉得了。
王安福和王安和也都出力去紮河邊防水,成為眾人議論的對象,心裡好生鬱悶。有些還有來問的,他們卻支支唔唔的答不出來。
王安福的臉色不怎麼好。
倒是王安和心裡有點酸,有點高興,也有點得意,跟人說,他那小弟最是話少的人,沒想到還有這造化,這是好事啊,要是真的,他得進城去慶祝啊,到時候請全村的人吃飯,也一起慶祝。
不少村人都在背後笑話他,有了好事也沒見正經的來通知過,可見兄弟關係也就那樣,這個時候說什麼慶祝,要請人吃席的話,嗬,也是不要臉的往臉上貼金。王安平有造化了,與他們有什麼相乾?!
王家村的人倒是挺高興的,尤其是裡正笑道:“沒想到安平還有這造化,是好事啊,衙門裡有咱村的人,便是以後有個什麼,也能找得著人說話!”
“是呐,是呐,是好事啊。”村民們在彆村人麵前也都有點抖起來的感覺,這個說以前就瞧著安平是個不輕意出聲的,可見是個有點本事的,有本事的人都不說大話。那個說,安平沉穩啊,雖說現在離了王家村,但他姓王,村裡還有他的田呢,等到了秋裡,不用他來拿,村裡就把他地裡的收成給送去。
是啊,王安平雖不在王家村住,但卻是王家村人。這就是最重要的。
彆的村裡人都有點隱隱的羨慕,說是怕是他表哥出了大力吧,聽說他表哥的女婿也是衙役呢,這要是張家沒個關係,能進縣衙,官字兩張口,要是沒本事的小民,連門檻都不敢踏一步的。
這麼議論,自然也都是這麼想的。
孫氏對王安和道:“等雨停了,去看看婆婆和安平啊。”
“娘又不肯見咱,去了不是討沒趣嗎?!”王安和想到上次,心裡有點難受。
“你傻啊,娘見不著,兄弟就不見了?!”孫氏道:“你也不想想,衙門裡人,是多硬的關係,自家親兄弟都不去沾,是不是傻?!”
王安和點點頭,道:“行。”
“安平這是好造化啊,果然在城裡的機會就是多!”孫氏道:“若是在村裡,哪能有這樣的機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