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7、第337章 識貨(2 / 2)

老寡婦生活指南 呦呦雨 5635 字 10個月前

中人聽了便笑,豎了拇指道:“一句話的事情!放心。”

說罷便笑嗬嗬的簽了合同,又馬上去主家了。

這一間的妥托是全權代勞的,所以他有代簽的權力。

等三人回了鋪子裡,中人到了天擦黑又來了,抹了把汗道:“……我可不蒙你,這一家主顧,可不是因為彆的原因才出手這宅院,而是要趁著這價格還好,就回鄉養老去了。都是良善人家,隻是運道這幾年很一般,家裡也是不願意從商的。所以趁現在價好就出了,回鄉置業去了。”

張雲帆點頭,表示理解。無論世道有多好,運河有多發達。這世間有的是不願意為五鬥米而折腰的人家。

隻要還能過得下去,日子還不難過,有的是不願意從商從賤業的人。

堅持著回鄉也很正常。

因為這宅院雖漲價了,但因為府城發展起來了,物價也漲了,如果在府城生活,又不願意做生意,隻做工的話,其實生活成本很高,還不如賣了宅子回鄉。過的還更好些。

“明早就過戶。”中人喝了一口茶,道:“明早我再來!”

張雲帆應了一聲,他見天不早又走人了。

王安平和季大牛便安置在鋪麵裡,沒走人。

第二天一早便去了衙門辦手續。

因有熟人,十分快捷。專人專辦,過了戶,拿了地契。原房主是老兩口,拿了銀子到手,千恩萬謝的走了。腳步輕快。

張雲帆看他們的步伐,也清楚,在這府城生活,隻怕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,負擔重啊。每天吃喝買菜,開門七件事全要錢。水漲船高的,生活成本高了,他們又老了,乾不了多少的活,所以回鄉是最好的選擇。

對他們來說,這房子能賣上這麼好的價格,也是意外之喜了,回了鄉去,能置很多業。雖說田不能隨便買,但是買上幾間大宅子,還是很容易的。鎮上的日子可比府城好過多了。畢竟鎮上或是小縣城多的是鄉下的老頭老太挑菜進城買的,一兩文錢就能買上一天吃的素菜了。在府城卻很難。生活成本直線上升,連饅頭都漲到一文一個。對老兩口來說,是折磨。

這樣的事情,以後隻怕不會少發生。多的是這樣選擇的人家。

“其實回鄉也挺好的,守著基業幾年,將來若是有出息的子弟,再培養培養,這日子還是很有指望的。便是沒有,這些本錢,在鄉裡也能富足一大家子人好幾代了。”中人笑道:“這樣的人,一般也不會出不肖子,很少有折騰的,能守得住的話,隻光生活,哪裡用得掉很多錢?!”

“在鄉下,除了走親,應酬,平時吃喝,確實是花不了很多錢,我在村裡的時候,家裡有自家雞蛋鴨蛋,還有地裡收的穀子豆子,再加上種的蔬菜,如果不吃肉的話,一年到頭也花不了多少文。”季大牛撓頭道:“城裡有城裡的好處,但鄉下也有鄉下的好處。不過,婚喪嫁娶卻是大頭,一般辦一次,能把家裡積蓄花光。再存錢,鄉下人還是兜裡沒啥錢。主要是生的多,辦得多。想要攢錢,還是得出來或是少生。”

張雲帆忍著笑,看來季家村的事姐夫是印象深刻。

季老娘摳摳巴巴了多少年,攢下這些家業,現在算是漲了好幾倍上來了。不過當年攢點家底,也確實是不容易。

若沒這些本錢,想要漲這麼多錢財,也是不可能。

人的流動是止不住的。

有些人攢了本錢,有了機會,在合適的時候買入,就漲價了。就上來了。

而有些人,則覺得府城生活成本太高,看屋子價格漲了,趕緊出手回鄉,也是一種選擇。

在這時代,這兩種都是沒啥錯的。因為,回鄉是保底。無論亂世與盛世,鄉下有地可種,那都是一種最基本的保障,永遠餓不死了。是一種最基本的底氣。現代人可能無法理解。

但在這個經常有饑荒,或是旱洪災的時代,百姓永遠都是將保底當第一位的,無論亂世盛世都餓不死,就是一種不可得的福氣了。

而進取些,進城謀生,也是一種選擇。好一點的經商賺點家底,也就立住了。次一點的打點工,學點手藝,也就有了謀生的根本。

隻要不是亂世,隻要勤勞,沒有滑落穀底,這日子都不可能太難過的!

“走吧,回家!”張雲帆笑道。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