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3、第353章 難查懸案(2 / 2)

老寡婦生活指南 呦呦雨 5068 字 10個月前

縣太爺道:“王安福雖無情無義,有失人品之處,但其母,兄弟,和村中族老都說其並非不孝,人雖有瑕疵,然,不孝之罪,實子虛烏有,因此,駁回錢家狀告王安福不孝之狀!另,老錢氏已死,小錢氏也不知生死,張老太狀告錢家教唆王安福之事也駁回。若有不服,等有新證人證,可再行申訴!”

錢家的人還想爭辯,卻被衙役斥退。

聞言,王家村人和張融融,王安平和王安和,孫氏都鬆了一口氣。

師爺也歎息了一聲,其實長了眼睛的都知道,王安福真的是不孝,但是,隻要張融融不告,官府便不能硬判。就是這個道理。

其實不管在哪裡當官,治下若出現告不孝的案子,其實官府也要受到一些斥責質疑和懲罰的。因為這是醜聞。

以孝治天下的時代裡,不孝罪就是醜聞,不管發生在哪,隻要張揚開了,那這個縣都得名聲不好了。並且縣令也會擔上一點治下無能,和有德不施於民的名聲。總歸是不好。

這種案子,隻要有腦子的都會捂下來。當然在以孝治天下的時代裡,一般來說,顧忌到人的嘴,多多少少的這樣的事是極少的。隻有為父母的壓迫子女的多,不孝的卻少。

因為哪怕受到苛待的孩子,為了顧忌人言,哪怕裝裝樣子,他們也會孝順一二的,就算吃食不夠,苦了自己,也不會苛待了長輩。因為這個時代,人言能殺人!

沒有人願意看到告不孝的案子,此案彆說張融融沒死,便是死了,王家村也會捂住。就是這樣。現在更何況是有親娘親兄弟為他說話,所以判不成,這是正常的。

錢家的人隻覺得委屈和不忿,還有深深的恐懼,如果告不成王安福,一旦王安福釋放了家去,記起這恨意來,不得與他們拚命?!

但錢家村的人和錢家人都不敢說縣太爺不公,知道告不孝的狀是不行了,便死咬著王安福殺了小錢氏的事不放,隻口口聲聲的要他償命,求縣太爺作主!

縣太爺傳了仵作前來,然後確認了死者是否確切為小錢氏,仵作道:“大人,並不能確認死者一定是小錢氏。因不能辯清麵目,又已呈現巨人觀,外表全毀,所以,無法確認!”

“既不能確認,又無人看見小錢氏離開,不知是死是活,此案便卡在了這裡,若定罪,必有冤,若不定罪,必有不服。”縣太爺道:“兩方攀咬對方皆有殺人動機,此案,僵持在此,雙方可還有彆的證據證明對方有罪,或是己方無辜?!”

錢家的人眼睛都紅了,道:“大人,既無人見過小錢氏離開王家村,那麼她就可能根本就沒有離開過王家村,說不定是王安福殺了她,夥同村人將之拋於河中,大人,一定要明查啊,不能放過此罪人啊……”

縣太爺看向一直未說話的王安福道:“被告,你可有話申辯?!”

王安福道:“當夜,我和小寡婦皆中了蒙汗藥,醒來後,她已走人,錢財也儘失,二弟家的房子也燒了,此事,村人皆知。若大人有疑,可招小寡婦一問便知!”

縣太爺便道:“小寡婦何在?!”

“民婦在此!”小寡婦早在外頭候著。王安福微微一震,他沒想到小寡婦也來了,便回首去看她。

小寡婦苦笑一聲,上堂道:“王安福所言半絲不差,此等大事,民婦根本不敢欺瞞大人。民婦在村中的名聲的確不怎麼好,然,若說民婦要夥同他殺人,民婦沒有這個膽量。若說有罪,民婦也有罪難饒,當初做的太過,逼小錢氏過甚,以致她做出過激的行為。至此局麵,民婦真的難辭其咎。聽說此事之後,心中實惶恐不安,思來想去,不能逃跑,便來了縣城聽審,尋思著若尋不到民婦說話也罷了,若是尋民婦作證,民婦句句實言,絕不敢欺瞞大人!”

縣太爺看了她一眼,這小寡婦在節上可能有失,作風的確不怎麼好。但在大義上,卻是腦子清醒的,是難得有情有義之人!

王家村裡正也站了出來,道:“此事村人也儘知,當時鬨的很大,我王家村都能為王安福作證,當時他醒來,暴怒,尋了一個村子在找小寡婦,這樣的事,裝是裝不出來的。”

已有衙役上前道:“已聽差去搜過王安福家和錢家,王安福家中隻有兩個孩子,並無財物或是異狀,血跡等都未尋到。錢家也是如此!”

縣太爺與師爺對視一眼。

師爺道:“大人,到此地步,已是懸案。尋不到小錢氏,不能誤判,隻能放過。隻能等有新證據才可!這錢家也沒有大不妥之處,隻怕難查了。”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