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、拒親(2 / 2)

姑娘們這邊說話,屋裡賈母見過薑承宗,見他氣質磊落,俊美斯文,心裡越發滿意。

當著梅氏的麵誇了半晌,才道:“姑太太若是願意,我這老婆子就替你家哥兒保個媒。”

“這……”梅氏沒想到賈母會提起這一茬,不由愣了愣。

鳳姐就笑道:“姑太太放心,我們老祖宗的眼光可挑剔著呢,不是知根知底的女孩兒,斷不會貿然提起。”

梅氏麵上越發為難,道:“老祖宗心裡記掛著我們哥兒我自是感激的,隻是我們哥兒已經有人家了,怕是要辜負了您老的一番心意。”

“這……”鳳姐不由和賈母對視一眼,道:“姑母可彆哄我,先前聽得姑母家的哥兒尚未婚配,老祖宗這才記在心裡。正好我家女孩兒也算齊整,這才想著親上加親。”

“這事可哪有假的。”梅氏道,“索性老祖宗也不是外人,我也不瞞著。說起來這事還是我家老爺私下裡定的,是我家老爺上官的獨女。爺們兒家做事,不喜歡拖遝,這不就定下這月初八兩家交換庚帖。本來今兒還想著請老太太和家裡的夫人奶奶去喝喜酒呢。”

梅氏說完,鳳姐等人愣了愣,半晌才反應過來,圓場道:“哎呀,真是可惜了了,我們本想著姑母家這些日子忙的很,等得空了再提。不想卻被彆人家捷足先登了。”

賈母也才笑道:“看來不光是我們家看上了,旁人也是個慧眼識珠的。”

“老祖宗說的是,不是有句話叫千裡姻緣一線牽麼,可見是我們家沒緣分。”

眾人說說笑笑的,好歹是把這一茬岔過去了。

吃過飯,賈母酒意上來說要歇午覺,王夫人、邢夫人和鳳姐就陪著梅氏等人進了園子。

因著席間梅氏也飲了幾杯酒,此時有些不勝酒力,大家便隻隨意轉了轉。饒是如此,也被大觀園裡的美輪美奐震撼了。

黛玉本想著請薑幼白去她那裡坐坐,終是沒能成行,不免有些遺憾。

“將來的日子還長著呢,顰兒且彆心急。說不得日後她們家的人還要一日三回的上門來呢。”寶釵笑著道。

一旁的迎春已經知道寶釵今兒打趣的人是自己,這會兒早就羞紅了臉。好容易忍著梅氏等人走了,才一溜兒回了綴錦樓。

王夫人瞧著她的背影不禁歎息了一聲。

和鳳姐回去時,賈母已經歇覺醒了。此時鴛鴦正跪在榻上給她捶腿。

“送姑太太走了?”

“是,安排了旺兒媳婦跟車,送姑太太回去她再回來。 ”鳳姐稟道。

賈母點點頭,道:“薑家畢竟不同往日了,不可怠慢。”

一旁的王夫人就歎氣道:“可惜了那樣一個好人品,偏就晚了人家半步。”

鳳姐聞言,不由道:“太太也彆懊惱,以咱家姑娘的家世樣貌,還怕找不到個新科進士的女婿不成?”

“新科進士易找,可多是貧寒人家出身,想著攀附富貴的。如薑家這樣的錯過了卻難有第二家。”賈母歎氣道。

“是啊,薑家一門兩進士,他家長子更是少年英才,將來的前程可是看得見的。”王夫人心裡有些後悔,“當時就該與他們家先定下的。”

當時?當時是什麼時候?

鳳姐心裡思量著,忖著賈母的麵色道:“這事說起來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,他們家不是還沒有換庚帖麼,要不我再私下與姑太太說一說?咱們家的姑娘可比那個什麼小官家的好上千倍萬倍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該選哪頭。”

“這倒也是,”王夫人沉吟道,“他們讀書人家許是拉不下臉來,倒不如想法子讓那邊先不成了,咱們這邊才好行事。”

“不妥。”賈母思索良久,終是否定了這個提議,“薑家定下的是他家老爺上官的女兒,若是反悔,隻怕會影響他家老爺的仕途,他家又如何肯?”

那就是無法可想了唄?鳳姐心裡撇了撇,也不再說話。

回去的路上,薑令月想了想還是把薛寶釵打趣迎春的話與梅氏說了。

梅氏絲毫不意外,“今兒他家老太太一提起你哥哥的親事,我猜著就是迎丫頭。”

“啊?阿娘已經知道了?”薑令月驚訝,“那您可是回絕了?”

梅氏點頭。

“也是,哥哥馬上要和嫻姐姐定親了。不過,榮國府這樣的人家竟想和我們家結親?”

梅氏見女兒一副不解的神色,索性道:“若是嫡女自然不可能,但迎丫頭可是庶出。”

說罷,又道:“其實先前芸哥兒母親與我提起過此事,雖未說是家裡哪個女孩兒,但年紀合適的也隻迎丫頭。”

“那您是怎麼說的?”

梅氏搖頭道:“咱們家娶的是長媳,迎春這孩子我也仔細瞧了,性子太過溫順,這樣的性子在家中時自然姐妹和氣。可將來嫁了人呢?如何擔得起一府主母的責任,主持中饋,管束下仆?”

梅氏的評價倒是很中肯,薑幼白想起原著裡迎春可是連自己屋裡的嬤嬤都壓製不住的。

隻聽梅氏又道:“賈府幾個姑娘裡,要說能乾也就探春丫頭,但一來她年紀尚幼,二來身份上又比迎春差了一截,三來他家又未必肯早早許人家。再有一層,我眼瞅著京裡清流人家與勳貴結親十分謹慎,咱們與賈府有親是事實,但若要再親上加親,還得慎重。”

薑幼白聽著梅氏的話,想起初見梅氏時的印象,滿目愁容。不僅要時時擔心丈夫和長子的身體,還要在老太太的偏心下護著自己的一雙女兒。那時,她心裡在意的隻有那些永遠處置不完的家長裡短。

可這樣一個女人,有一天也能理智的分離情分和家庭利益的關係。侃侃而談,為兒子的前程出謀劃策。

薑幼白透過車窗,看著外麵長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,不禁長出一口氣。原來不隻自己在變,大家都在變化。向著更好的方向變化。

作者有話要說:  推薦完結文:《季縈的古代生活》《清穿之嬌裡嬌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