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4 一家(2 / 2)

顧嘉兒如是想到。

“聽媽媽說,太姥姥剛才也惦記我們,要填報哪裡的大學呢。”顧苓依看了看堂屋,耄耋高齡的太姥姥,咧著沒幾顆牙的嘴笑著,目光慈愛溫煦,等著雙胞胎姐妹去給她講講今後的打算。

“嗯,我們先進去,陪太姥姥。”

顧嘉兒裝作心情調整過來了,但她又忍不住,眼神總是往顧苓依的馬尾上飄去。

“至於哥哥那個大豬蹄子!跑不了他!等把他抓到我們家裡來,在我們的主場,要他吃不了兜著走,哼”

日落西沉,一輪夕陽沿著平緩的山勢逐漸掩藏,留下延燒天邊卷雲,絳紅遍染,印證著今日盛夏的殘痕。

路滿踩著餘暉下的長影,來到村子最東側。

一個土圍子的高處坡頭,頂上隻有一家住戶,他的祖輩在這裡作息生活。

小短方桌搬到了院子中,幾個馬紮隨意地搭在牆邊樹根旁,路滿見到自己的奶奶,和母親柳靜坐在一個棄用的小石碾上,手上蒜頭剝個不停。

妹妹路小霜,搖起黃蒲扇,給奶奶扇著風。父親路衛華坐在稍遠的一側,石製蒜臼被用來砸砸花生碎,搗杆嗵當起落,臼子裡發出哐匝的響聲。

和諧的家庭美樂,讓路滿看得也心下一鬆。

奶奶長期住在村裡,和兒女分家之後,習慣了不問兒女家事。

路滿的父母也心照不宣,在老一輩麵前,絕口不提兩個人爭吵鬨分歧的事情,隻當自己是來儘孝的,讓老人家歆享天倫。

“小滿”

路小霜眼尖耳朵靈,先看到了老哥緊密,她把蒲扇柄插到馬紮繩步間的縫隙,三步並作兩步奔向路滿。

臨到路滿近前,路小霜蹦蹦噠噠,比路滿這個高考生本人都高興:“將近六百分!小滿,祝賀祝賀,恭喜恭喜”

路滿揉揉妹妹小霜的短發:“接下來看你的了,等你高考,爭取比哥再多幾十分。”

“兒子。”柳靜抬頭看看他,“你聞藝阿姨是教育係統裡的,她對這些事情,比我們乾買賣的熟悉。你多請教她幾句了沒有?”

“問了一些。”路滿沒說實話,他現在不需要其他人參考成績的問題,但為了母親安心,還是順著扯了幾句。

“沒到六百分,我打算先顧著一個一本的好專業去讀,不去衝更好學校的末尾專業了。”

“咱這分數,不能報個那個,新聞裡說的,二十一世紀建設一百所厲害的大學,那種學校?”

“那是211。”

路滿笑著解釋:“往年的分數和省內排名參考一下,山大最低倒是六百分能報,但專業冷門。其他省外的211也能選,看你們兩位能放我走多遠了,江南、東北,還是疆區的石河子?”

一般情況下,選學校自然是能考985、211則優先,十幾年後這種大學的說法變成了雙一流,但也沒有本質差彆。

原因很簡單,財政撥款。

這些有名頭的學校,資源的配置遠超其他學校。

九八五二一一院校隻有一百餘所,在公辦範圍內不足全國學校的15,但卻能得到將近70的財撥資源。

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二八法則效果依然顯著,強者愈強,後者越後,沒有什麼後來居上。

至於畢業後的行業領軍企業非985、211不招,體製內為這些院校設置單招、定向選調和人才引進。學生如何擇校,見到這種情形,選擇的優先度不言而喻。

而路滿這一次自有打算。

因為比起畢業後進企業打工,或者當個安穩的公務員或教師來,他有一條更雄奇遠大的路程。

與父母談及擇校報考,他果斷利用兩個中年人安土重遷的慣性思維,以父母的樸素考慮,是不會放他遠行的。

“省外啊?”路衛華停下手頭的搗杵。

“最好是省內”柳靜舍不得兒子跑遠,念叨道,“上個咱們附近有名氣的學校,選選搞教學、搞從政的學問,畢業回來直接縣裡考個老師的崗位,考個公務員?那是金飯碗、鐵飯碗,考上了,咱們家就不愁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