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對了,大姐,聽您說那意思,您那代銷點跟自家的買賣差不多。俺村裡有個在家做銅盆的,您捎幾個回去賣不?”張師傅給姥姥提建議。 姥姥趕緊打聽:“啥情況啊?兄弟。” 原來,他村裡有個銅匠,手藝挺好,早先自己在家開個小作坊,加工銅盆、銅勺子、銅香爐等小物件。 文革後不讓在家開作坊了,縣裡的加工廠聽說他手藝好,讓他進廠當了工人,製作偉人銅像章。這兩年,買像章的人不多了,他也到了退休的年齡,就退休讓孩子接了班。 閒在家裡沒事乾,就有人拿著家裡偷藏的銅香爐等違禁物品,找他加工銅盆、銅勺子。一來二去的,找他加工的人越來越多,還有不少的工作人員。 他也看出了門道,上邊的政策這是鬆了。就偷著買了些廢銅,在家加工銅盆、銅勺子。彆說,生意還挺好,年輕人結婚都樂意買個新銅盆,老人給年輕的分家也買個銅勺子。 現在時興搪瓷盆,輕便結實顏色鮮豔,但有一樣怕摔怕碰,摔著碰著易掉磁,掉了磁就生鏽漏水,還沒法補,用起來得非常小心。 銅盆就結實多了,輕易不會毀,一個銅盆能用幾輩子。銅盆一般重二斤,賣四塊錢,算起來比搪瓷盆貴一塊二三,可十個瓷盆也使不過一個銅盆。所以,銅盆很好賣,但就是還不能明著賣,得偷著來。 姥姥一聽,就說要去看看。張師傅倒是爽利,領著姥姥就去了銅匠家。銅匠師傅也姓張,他倆還是一門人,沒出五服(五代)的兄弟。 見是自己兄弟領來的客人,銅匠師傅打開了鎖著的東屋門。裡麵放著做好的一摞摞新銅盆,大大小小的銅勺子放在一個簍子裡,有百多個。 裡間還堆著好多的廢銅,悠悠看了看,除了損壞的銅盆、銅勺子外,就是銅鎖、銅香爐,隻有少量的銅門釘、銅門葉。 看著造型各異的銅鎖、銅香爐,悠悠很不得開口買下來。蹲在那裡扒拉,隨手就找出來幾個造型奇特的銅鎖銅香爐。 銅盆五個批發,一個三塊五毛錢,姥姥要了十個。銅勺子論斤稱,一斤一塊八,姥姥也要了二十個,悠悠把挑出來的東西放在銅勺子裡,讓他一起稱。 姥姥解釋道:“俺家這孩子,就喜歡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,您給稱上,全當給孩子買個玩意。” 銅匠師傅把幾樣東西拿出來另稱,“大妹子,既然您願意給孩子買了玩,那就另算,這是我按廢銅收的,一塊五一斤。不過您讓孩子玩時小心點,現在這些東西惹禍” 悠悠打聽:“那爺爺您在哪買的這些好看的東西?” “有找貨郎收的,大部分是托人在收購站買的。”老人回答。 悠悠聽了大受啟發,看來這時候想在收購站裡買出東西,還是有門路的。 出村看路上沒人,悠悠就把東西收到空間裡,姥姥騎車輕快。快到家的時候才拿了出來,不過孩模沒有拿出來。 銅盆姥姥沒擺出來賣,銅勺子擺出來了,買的挺好。姥姥還動員大家拿廢銅換,一斤半換一斤。彆說,還真是換到幾個銅鎖、銅香爐。 雖說沒有珍品,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五十年代,它也成了上百年的老物件了,值錢著那,沒個三千兩千的買不著。 有了大批的孩模,悠悠到各處塘子坑亂跑,偷著往空間裡收膠泥。用機器摔打柔韌了,分成小包裝,配上拍攝的村裡孩子們製作孩模的錄像,加上孩模配搭著賣。 結果意想不到的好,一套千元的價格也沒人嫌高,上架就遭遇搶購。姥姥儘管沒見著現錢,看著也帶勁,加上銅盆銷量好,就帶著悠悠連著去了兩次“泥人張”家進貨。 得益於孩模的熱銷,悠悠在商城裡開設了一個“憶當年”懷舊商店,專營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東西,糖果紙、火柴盒、香煙盒、宣傳畫、小人書、像章、孩模等物品。 懷舊商店生意特火,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,特彆是一些農家樂和懷舊飯店的歡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