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戧麥茬(2 / 2)

其實麥穗也撿不了幾天,地裡的麥茬就被堤外的人給戧光了。他們推著各種車子,拖家帶口,全家出動,到韓屯的麥地裡戧麥茬。

戧麥茬,是用寬刃的鏟子,把割麥留下的茬子,挨地皮戧下來。這活計比較費勁,孩子乾不動,離了大人不行,這也是他們全家出動的主要原因。

大人戧,孩子和老人用靶子摟起來,堆在一起。一家人分工合作,中午帶上飯,就地吃了接著乾。一天的時間,能戧一大地派車的麥茬。

外村人來戧麥茬,韓屯村的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。村裡也有住親戚的,他們把戧的麥茬堆放在一起,結束了一塊往家拉。

悠悠沒見過,就纏著姥姥問。原來,堤外的麥收比韓屯早十來天,韓屯村收麥後就忙種的時候,他們的三夏已經忙完了。

灘區的麥子長勢好,割麥留下的茬口高,至少在15公分以上。麥茬結實,算是比較好的柴禾。不過比起樹枝、豆秸來,就差了好多。

河灘裡的村莊種的大豆多,村外和大堤上栽的樹也多,每年乾樹枝和豆秸就夠燒的。即使不夠,去河灘挖蔭柳蹲燒,也比麥茬強。因此,河灘的村莊基本上都不燒麥茬。

堤外的村莊,小麥種的少,麥子的長勢也差,麥茬很少。村外沒有護村林,就房前屋後和路邊栽幾顆樹,柴禾就成了人們的大問題。

主要柴禾是隊裡分的棉花柴,連半年都撐不下來。河灘裡的麥茬,就成了他們的爭搶對象。大人孩子齊上陣,由於離家遠,都是帶著乾糧,出來就是一天。

家裡有推車的還好些,沒有的就得靠人背。乾透的麥茬倒是不重,人們用床單繩子捆結實了,背起來往家運。

遠遠的望去,隻見包袱不見人,路上一個個大包袱慢慢的往前移動,看著特彆的喜慶。

其實河灘的村子,對於他們戧麥茬,還是比較歡迎的。戧麥茬的同時,給耕地鬆了土,以後中耕除草就省勁多了。

今年韓屯的麥子好,留下的麥茬都有20多公分,來韓屯戧麥茬的人也多。他們高興的說,今年乾一天能頂以前兩天。

戧的多了運不回去,就先運到村裡,找戶人家寄下,以後再來運。悠悠家住在村外,就有好幾戶人家寄麥茬,豬圈哪裡堆了好幾個高高的麥茬垛。

他們都高興的說,有了這些麥茬,今年不用為柴禾發愁了。

其中有個婦女,笑著給姥姥說她燒鍋的趣事。有一年的麥收期間,她蒸了一鍋饃,眼看就要燒開了,可是家裡一把柴禾也沒有了。

急得不行,抬頭看見牆上掛籃子的木橛子,上前拽了出來塞進灶下,好歹算是把饃給蒸熟了。

“嫂子,從那以後,俺就坐下了心病,做夢十次有八次是燒鍋缺最後一把柴禾。今年戧了這麼一大堆的麥茬,俺的心總算是能放下來了。”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