姥姥現在十天趕四個集,張集和水坑的集日次次到,騎著大金鹿,後麵綁著條筐,看到價格合適的麥子就買下來。集市上允許農民少量的交易糧食,一二百斤的沒人禁止。
糧市就在公社糧所的前麵,糧所專門設立了個過稱的地方,有專人負責過磅,一次一分錢。
新麥剛下來,河灘裡的人,往往會賣了麥子換些雜糧攙著吃。雜糧價格相對較低,一斤大豆二毛錢,高粱二毛二,小麥一斤能賣三毛一二。
姥姥每集都能買三四百多斤的小麥,分成幾袋放入後麵的筐裡。悠悠趁人不注意,就把袋子收入空間裡。連著趕了十多個集,買了快五千斤麥子了,賣麥子的也少了,娘倆才作罷。
看著家裡滿滿的幾囤麥子,姥姥滿足的說:“怪不得人們常說家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看著這幾囤麥子,我做飯也大膽了。”
麥收以後,氣溫急劇升高,晚上的溫度也超過了20度。“三夏”過後,收完了,種上了,春作物鋤過一邊草,地裡的活計也鬆散了好多。
婦女們暫時不用上工,她們抓緊時間拆洗棉衣和被褥。這裡有句俗語:六月裡不套被,套被沒人睡。
農曆的六月,正是三伏天,空氣濕度大,被套含水量大,蓋上特彆的濕潮,非常的不舒服。
村東的大水坑邊,聚集著洗東西的婦女。坑邊的青石板上,“梆梆”的捶布聲此起彼伏。大夥互相幫著擰、拽,說著笑著非常熱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