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七月十五鬼過節(2 / 2)

為了這一百多斤的產量,人們不怕辛苦,廉價的是勞動力,高尚的是品德。

農曆的七月十五是鬼節,人們都在這一天上墳祭祖,焚燒紙錢,不像清明節三天內都可以祭奠。

關於這個傳統還有個說法,姥姥給悠悠普及了半天的鬼節常識。

這裡的傳統是一年有三個鬼節:清明節、農曆的七月十五、農曆十月初一。

清明節以後,天氣轉暖,地裡的活計也開始了,人鬼殊途,為了方便人們乾活,老天爺就關上了鬼門。所以,上墳祭祖得在清明節前三天以內進行。過了清明節,鬼門關上了,燒再多的紙錢親人也收不著。

十月初一地裡的莊稼都收回家了,天氣也涼了,人們一般不下地了,老天爺就打開了鬼門。因此,十月一祭祖要在以後的三天進行。提前了,鬼門沒開,送的紙錢再多也收不到。

從清明節到十月一這半年的時間,鬼門都是關著的,人們怕去世的親人缺錢花,就焚香叩求老天爺開恩,在七月十五這天開一天鬼門,讓世間的親人給他們送些紙錢。由於這時地裡的活計較多,就隻開放這一天的時間。青梅竹馬對對碰

悠悠聽罷啞然失笑,這是哪路大仙腦補出來的,那麼的人性化,完全迎合了人們的各種需要。既不影響生產,又符合人們的心裡需求,讓人們適時地寄托對親人的思念。

上午誌遠上學時,帶來了一碗溜熟的鮮棗,外皮還是青的,隻有楴邊紅了一小片。悠悠吃了一個,剛有甜味。

“哥哥,還沒熟那,不好吃,你彆讓舅媽摘了,熟了再吃。”

“不是摘的,它自己落下來的。”誌遠隨口回答。

姥姥看了一眼,順口說了一句:“七月十五棗紅圈,月十五曬半乾。過的真快,高粱該曬紅米了。七月十五趟花顆,也該拾棉花了。”

悠悠記住了姥姥的話,下地的時候,特意看了一眼高粱,果然,大大的高粱穗上已經泛紅。

棉花更是喜人,長長的枝乾上,花桃結得像蒜辮,仔細觀看,確實有咧嘴的了,露出了白白的棉絮。

穀子垂下了沉甸甸的頭,黍子開始發黃了,春地瓜的秧下已經有了露頭的紅薯,桂萍說那叫露頭青。大豆顆上結滿了豆莢,看來收獲的季節快到了。

農曆的七月十,是處暑的節氣,天氣還是很熱,高溫仍然在三十度以上。

“姥姥,您不是說立秋奧熱十天嗎,今天處暑了,咋還這麼熱。”悠悠拉著姥姥問。

“秋老虎,秋老虎,天不熱莊稼咋著供糧食,秋天熱了收成好。”好吧,為了莊稼的豐收,為了人們的利益,姐忍了,不忍也沒法子啊。

這個年代彆說空調了,電扇也沒有,就是有也沒用,村裡沒有高壓電。晚上還可以進空間,白天隻好熱著了。

好長時間沒去縣城了,農曆的七月二十一日,姥姥帶著悠悠去了縣城。

羅新才這次手筆較大,把全縣的收購站跑了個遍,收購廢銅000斤,一尺的長發1000斤,二尺的200斤,加起來一共是15000元。看來他的經濟實力夠強,一萬多的貨囤起來毫不費力。

他妻子又要了150袋的頭飾,兩樣貨款相抵,姥姥給了羅新才15000塊錢。

2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