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城裡的東西就是好(2 / 2)

俺說七來誰對七?

什麼花開把頭低?

您說七來誰對七,

茄子開花把頭低。

俺說來誰對?

什麼花開抱娃娃?

您說來俺對,

玉米花開抱娃娃。

俺說九來誰對九?

什麼花開釀黃酒?

您說九來俺對酒,

黍子花開釀黃酒。

俺說十來誰對十?

什麼花開罩滿池?

您說十來俺對十,

蓮蓬花開罩滿池。

領頭的每唱到花,眾人皆呀兒呀兒嗨的呼應,石夯隨著號子聲一上一下,上下翻飛。

木匠帶著幾個人在場院裡做門窗,白天看清楚木料,他們更加驚奇。板材不光是厚薄一致,外表還是拋光的,省了鋸開和刨平的功夫。

悠悠家準備用新式帶鋼筋和玻璃的門窗,姥姥把門窗的圖紙交給了他們。看到和門窗配套的玻璃和鋼筋,大家嘖嘖稱奇:城裡啥都是配套的,乾起活來方便多啦。

院子和堂屋的大門,用料和用工都大,悠悠直接在商城裡訂製了成品,也是鬆木料的,外麵刷的是原色漆。大家都圍著觀看,從款式用料油漆到做工,仔細的研究了一遍,大夥讚不絕口,總之是那那都好。

最後的結論是,城裡的東西就是好。令悠悠想起了二十一世紀初的一句話: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。

大舅和“高高三”用拖拉機,在村前的塘子坑邊上拉熟土,當蓋房子的泥抹。為了結實和防潮,和泥時再摻上些石灰膏。

石灰膏一般都是提前買生石灰自己加工,城裡也有賣加工好的熟石灰,用的時候再調製。悠悠家因為提前蓋房,來不及了,所以舅姥爺才吩咐在城裡買。

悠悠從商城裡拿出來的是調製好的石灰膏,質量那是絕對的好,用袋子裝著。就連沙子都是袋裝的,昨晚卸車時,大家一袋袋卸下來,不知道裡麵裝的是什麼。現在看到了,都說,城裡人連沙子都用袋子裝,咱裝糧食都沒布袋。

裝石灰的袋子是塑料編織袋,兩個舅媽把它們洗刷乾淨,準備以後裝糧食用。

有人就說,這要是尼龍的袋子就好了,能做多少褲子啊。接著大夥就卦起尿素袋褲子的笑話,一群人笑的前仰後合。

一個傳說是:六十年代末,某地非常貧困,沒衣服穿。進口尿素袋是薄尼龍的,很多人用它縫製成褲子穿。有一對新人喝完喜酒之後,晚上進洞房休息。新郎看見新娘的短褲上印著四個大字:“不宜久藏。”他非常高興。而新娘看到新郎的短褲上的字以後,嚇得暈過去了。原來上麵寫著:“淨重25”!

還有個傳說:“大乾部、小乾部,一人一條化肥褲,前麵是日本,後麵是尿素,褲襠裡寫著含氮量,隱約可見百分數。”這是七十年代初,農村流行的一首童謠,那時的孩子們都會唱。

據說在農村,許多有麵子人家的女人,比如大隊長、會計、保管的媳婦兒等等,都將生產隊裡用的日本尿素袋子拿回家,做成褲子,不花錢票,還是進口服裝,彆提有多風光。所以,有時隻是為了要袋子,不惜將白花花的尿素一通亂撒。

小日本進口的化肥袋子就是結實,裡麵用透明塑料袋包裹,外麵一層用化學纖維織成,格外柔軟細膩,比那黑粗布結實多了。做成褲子,經穿耐磨,筆挺好看。所以村裡來了化肥,剩下的化肥袋子,就成了一寶,乾部們私下裡就偷著分了。

化肥袋都是白色的,上麵的商標文字又多又顯眼,用來做褲子必須把它染成棕色或黑色,才能蓋住文字。也有些人未經染色就用來做褲衩,褲襠前後便分彆有“淨重50公斤”“含氮量45”的醒目文字,成為笑談。可那靛青染料,水洗的次數多了,顏色慢慢的褪去,屁股蛋子上“尿素”兩個大字,就會慢慢地顯現出來,成了童謠中唱的那樣。那幾年,隻要屁股上清晰地看到尿素兩個字的人,不用問,準是村乾部。

還有幾個段子: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咱國家還沒有這種洋貨,誰要是有件化肥袋做得衣服,也算是身份的一個象征,穿上儘顯風光。於是,買不到化肥袋的廣大社員們就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,編成段子挖苦諷刺有點門路的乾部。11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