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條編培訓班結業(2 / 2)

這一百多件東西,花了快五千元錢,姥姥接著又給了王奶奶五千塊錢。

王奶奶把錢接過來,問姥姥:“妹子啊,這兩年生活剛好過點,就有人想著買首飾了。大城市有賣首飾的門市嗎?反正咱這裡沒有賣首飾的。”

姥姥告訴她:“大家都是私底下買點放著,就是有錢也不敢明著買啊。再說了,現在也沒人敢戴金銀首飾。”

回到張集,姥姥把10件呢子大衣給了勝男舅媽,到家天也黑了。

姥姥對悠悠說:“交九以後,天就冷了。咱娘倆就在家貓冬,不再出去了。”

一個月的時間,柳編培訓班結束了,大家的技術也拉開了檔次。經過技術人員的安排,每個人都有了合適的活計。技術好的人編製工藝品,技術一般的編製生活用品。

柳條是隊裡的公共財產,各人的速度不同,手藝也不同。根據其他村的經驗,收入采取對半分配辦法。編製好的成品,價格的一半歸個人,一半歸集體統一分配。

這種多老多得的計酬方法,大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,人們早起晚睡,夜裡熬到十點半才回家,就這還有把條子拿回家,熬夜編製的。

姥爺編製的東西比技術員都好,縣外貿局的工作人員提議,讓他做了村裡的技術員,負責技術培訓和質檢。算是外貿局的臨時工,每月十八元的工資。

不過,空閒時姥爺還能編些東西,再掙一份加工費。一個月下來,還能掙十多元加工費。兩份錢加一塊,也三十多元。

這樣,他們就不用安排人員在這裡常住了,兩個星期來一次,把合格的成品收走。每次,大家都能領到現錢,技術好的一天七八毛,就是手笨的,一天也能掙三四毛錢。這還是一半的錢,剩下的一半歸集體所有。

看著領到手的錢,大家的乾勁更大了,早起晚睡的加班乾,積極性特高。

今年,由於是夏季栽的簸箕柳,產量較小,也就夠年前這倆月用的。大家嘗到了甜頭,都說:“咱明年把河灘裡的地,都栽上簸箕柳,這比種糧食強多了,還省事,冬天咱們就能掙錢了。”

悠悠聽見大夥的議論,終於了個心事。據網上記載,七六年的六月底,這裡的黃河發大水,好多村裡的小麥都沒打完場,麥垛就被洪水衝走了,春夏作物顆粒無收。

洪水來勢凶猛,黃河大堤到處出現險情。幸虧75年的複堤大會戰,避免了堤毀人亡的慘劇。

不過,黃河水發的急,退的也快,一個多月後就退了下去。複堤留下的塘子坑裡,存下了兩米多深的水,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出行。

儘管黃委會采取了好多的補救措施,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,可是收效甚微。後來對這次黃河複堤工程,爭議很大,功過難論。

簸箕柳耐澇不怕水,就是在水裡泡個十天半個月,也不影響生長。何況黃河本來就是懸河,每次漫灘,黃河岸邊的土地,反而早早的露了出來。

因此,在河灘種植簸箕柳是最佳的選擇。何況,接下來的好幾個年頭,黃河都會發洪峰,隻不過沒有漫過生產堤。八二年入秋又出現了一次大洪峰,那一年的冬小麥都沒種上,全部種的春小麥。

以後,就沒再出現大的洪峰,到了九十年代,小浪底水庫建成後,有效的緩解了黃河流量,也徹底的解除了黃河灘區的安全隱患。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