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 過年的新衣(2 / 2)

買的人卻不多,娘倆走到哪裡,都有人跟在後麵問:“要不?”看著他們期盼的目光,悠悠特想把東西買下來。

“姥姥,咱買些雞鴨吧,咱家的都吃完了,過年殺著吃,比豬肉好。”

姥姥說:“咱買了咋帶回去,你想吃的話,咱回去再買。”

“姥姥,咱回去都到幾了,年前就沒集了,咱總不能在自己村裡買吧。咱就在這裡買,讓愛國舅舅給帶回去。這裡有鴨子和大鵝,咱多買點,養著慢慢吃。”

姥姥看著她,頭疼的說:“你咋想起一出是一出,看見啥都想買。好吧,俺先去買倆雞籠子,賣了放裡麵。”

市場上,當年的公雞五毛一斤,兩年以上的公雞和母雞、鴨子大鵝都是四毛一斤。姥姥挑東西挺在行,看雞爪,捏嗉子,不大會的功夫,就買了二十隻雞,六隻鴨子和四個大鵝。找了一個推三輪車的,給送到自家的院子裡。

逛完集市,倆人就去了百貨大樓。百貨樓裡的人比平時多,不過卻讓人感到冷清,關鍵是沒有了往常的喧鬨說笑聲。悠悠想到要過年了,準備給家裡的孩子,買些玩具帶回去。

跑到玩具櫃台,看到櫃台邊買玩具的大人,才反映過來那裡不對。原來,樓裡基本上沒有孩子,特彆是十歲以下的兒童。

看來,人們對流腦的防範意識增加了,輕易不讓孩子們來公共場所。悠悠把每樣玩具都買了個遍。雖然買了幾十個,可也沒花多少錢,才六十多塊。

最讓悠悠激動的是,在這裡買到了橡皮泥,雖然都是小塊的,隻要有就好說,悠悠的商城裡,有的是各種橡皮泥。有了借口,就能拿出來,給孩子們玩耍。

姥姥想的是全村人過年的衣服,來回的在服裝和布匹櫃台前觀看。來這裡買衣服的人真心的不算多,衣服還是那些,沒有因為過年就增加新款式。

不過,悠悠看到有人穿了一身中山裝,莊重挺括,襯的人也格外精神。悠悠跑過去,拉著人家問:“伯伯,您的衣服真好看,在哪裡買的?”衣料的手感也不錯。

那人低頭看到悠悠,笑著對她說:“小朋友,你也看出這衣服好了,這是在上海買的,純毛料的,咱這裡沒賣的。”

“沒賣的啊。”悠悠故作失望,其實內心笑開了花。我管你在哪買的,隻要現在有就行,俺商城裡什麼樣的衣服沒有。

悠悠決定,家裡的男同胞每人一身中山裝,咱也要純毛的。現在,純毛料的布料15元一米,90公分的布幅。一身衣服得用五米布,一般人穿不起。

準備結婚的小青年,有用它做褲子的,穿上就是好看,布料垂度好,顯得人挺拔。正好,冬至節舅媽她們買了織錦緞,一人做了一件棉襖,上衣有了,一人再配一條純毛褲子。

半毛料的布料,每米10元,質量也很好。縣裡的大乾部才舍得用這布,做一身衣服,重要場合穿著撐場麵,這是營業員說的。

大人的衣服有了,再看孩子的衣服。不論什麼年代,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寶貝。櫃台前,給孩子買布料的人不少。

大多都是要碎花的純棉布,男孩女孩都要花布,就是顏色上有區彆。女孩的鮮豔點,黃色或紅色帶小碎花;男孩的暗些,深綠或藍色帶點小圖案。

悠悠想到兩個舅媽,給哥哥他們做的滌卡褲子,結實耐磨還好洗,一個個皮實的男孩子,穿了一個冬天,也沒磨破,洗過就像新的一樣。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《電商穿越七零年代》,微信關注“優讀文學 ”,聊人生,尋知己~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