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苜蓿養豬(2 / 2)

關鍵是他們村裡的人,還是沒有韓屯村的人膽子大,各家從去年的兩頭豬發展到今年的四頭。經過去年的實踐,大家也知道該準備多少飼草,收足自家用的就行了。

韓屯村由於插栽簸箕柳,苜蓿的麵積少多了,要不是黃河大轉彎,留下了大片的河灘地,韓屯村還真沒多少苜蓿了。那片河灘地得有二百多畝,其中一部分也插上了簸箕柳。

從此以後,這片河灘地就歸韓屯村了。幾年過去,黃河往北移動了一公裡,韓屯村多了快二千畝河灘地。土地普查時,公社看到韓屯插栽的簸箕柳,就把這些土地都劃歸了韓屯村。

其實,這些就是無主的土地,石廟村也多出了不少河灘地,不過他們沒有韓屯的河岸長,麵積反而沒有韓屯的多。

特彆是黃河的那個大轉彎,給韓屯留下了極大的財富,後來著名的黃河觀景園就建在了這裡。

悠悠看到石廟的苜蓿都開花了,他們村還不收,就趁大夥不注意,把他們村的苜蓿都收了起來。不收的話就浪費了,還影響下一茬的產量。

陽曆的4月中旬,隊裡喂的18頭母豬陸續生產,一共產了162頭小豬仔。這是頭一胎,韓玉民說第二胎一窩能產十頭以上。

豬多了,豬場裡又增加了兩個人,這次準備再留40頭母豬。村裡每年至少需要1000頭豬仔,最少得養50多頭母豬。

農曆的四月二十,爸爸去臨水參加全區衛生係統表彰大會,這是他落戶後,第一次受表彰。

聽說,為了爸爸的事,縣裡和地區爭取了好幾次,關鍵是爸爸的身份受限製。不過到了最後,還是通過了。

這事對爸爸的影響很大,以前他就是儘心的給大家看病,對外界的事情不大熱心,有人找就看,從沒主動出過手。

這次的表彰,證明他還是被人敬重的,他的付出和醫術是被人們認可的。

參加了這次表彰會,爸爸的名聲更大了。人們都知道,韓屯村有個京都下放的名醫。不斷有人來請爸爸出診,好多的病人更是慕名而來。

遠在百裡以外的,也有找過來的。當然,這些都是家庭條件好的,大部分都是患的疑難雜症。

既然來了,好多當天就回不去。一是路程遠,現在交通工具落後,一個縣才三輛吉普車,縣委、縣政府、縣武裝部各一輛,公安局都是偏三輪。

二是治病需要。疑難雜症最好的治療是中西醫結合,這也是悠悠爸的專長。不過中醫得及時調藥方,一個療程最少七天。

虧得桂蓮家搬家了,悠悠家原來住的房子空了出來,還有廚房,村裡就拾掇出來。讓實在回不去的病人,臨時有個落腳的地方,村裡也能收些費用。

一來二去的,外麵就傳著韓屯村開了醫院,有病房了,來的人越來越多。隊裡隻好把姥姥原來開代銷點的房子,隔成了兩個單間,這樣就有了三個單獨的房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