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二十萬斤愛國糧(2 / 2)

現在,韓屯住個幾十人沒問題,衛生室是新蓋的,裡麵的設施配好了,由於到麥收了,基本上沒住人。村裡還有二十間房子,另外給老師準備的十間宿舍,也沒住人。

晚上,大家圍坐在衛生室的院子裡,縣委李書記問舅姥爺,“老韓,你今年想好要什麼了嗎?”

舅姥爺哈哈的笑著說:“李書記,您彆害怕,俺今年啊,啥都不要。俺想要的,您都給俺辦好了,俺們大夥謝謝您了。”

村民代表七嘴八舌的搶著說,感謝縣裡和公社對村裡的幫助。大夥一直說到晚上十點多,才去休息。

有縣鄉乾部的幫忙,拖拉機又多,韓屯村的麥收,五天就結束了。先打下來的麥子,交給了國家。剩下的小麥,每人平均700多斤。社員們高興的,走路都帶風。

韓屯村積極上交愛國糧20萬斤的新聞,縣裡的有線廣播電台,連著播了一個星期。全縣都知道了,韓屯村出了大名。可惜,韓屯村自己聽不到,上水把有線廣播的線路衝斷了。

現在,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,即使不是新蓋的,也都挖補成了磚瓦房,連院牆豬圈都是混磚的。用民工的話就是:“韓屯的豬都住混磚的圈。”猛一聽是罵人,事實就是這樣。

麥收過後,種了五十畝的夏穀子,五十畝的夏地瓜。其餘的都種上了大豆。大夥再也不說,沒有高粱沒法吃的話了。

種完莊稼,大夥就開始收簸箕柳,這比收麥還累人。全村人男女老少齊上陣,學校專門放了一個星期的假,暑假晚放一個星期,到時候再把缺的課補上。

今年的簸箕柳麵積大,而且都是二年生了,產量也高。婦女們割,男勞力運到護村林下,上了年紀的用木板夾著柳條捋一遍,孩子抓著裡麵的白條,往外一拽,雪白的柳條就出來了。

新扒皮的柳條得放在架子上陰乾,失水過快韌性不好,條子易斷,影響成品的質量。麥後天氣乾燥,林下晾曬柳條正合適,兩三天就行了。

晾乾的白柳條按粗細分開,分彆存放到地窖裡,就能使用了。韓屯村現在得有一千多畝的簸箕柳,大夥忙了十來天才收完了。

收完了簸箕柳,大夥才算鬆了一口氣。苜蓿又該割了,大夥接著收苜蓿,上工收了給隊裡喂豬喂牛,下工收了喂自家的豬羊。

大夥都說:“要不是院子裡蓋不開豬圈了,一次就是喂二十頭,也有東西喂。”苜蓿從五月收了第一次,以後一個月收一次。

現在,大夥晚上沒有再掐辮子的了,男女老少都圍在一起乾條編,七八歲的孩子都會編。

每天晚上都熬到十點多,一個晚上個人能掙二三毛錢,交到集體的一半,最後還是分到個人手裡。兩下裡加一塊,一晚上能掙五毛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