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2章 新種子(2 / 2)

八月十五過去,村裡的麥子也種上了,今年小麥全部種的新品種:齊麥一號。

這是援朝舅舅農業大學的教授培育出來的新品種,援朝舅舅聽說後,拉上在縣種子站工作的同學,倆人磨著老師,硬要來的。

悠悠從網上得知,齊麥一號是整個京東地區,七八十年代,當家十幾年的小麥品種。產量穩定,品質較好。

地裡就剩下棉花和地瓜了,地瓜是收麥後種得夏地瓜,得等下霜後再收。棉花是在村前種的春棉,已經拾的差不多了,村裡人乾脆把棉花顆拔了,堆在向陽處。

棉花地施上厚厚的一層肥料,連犁加耙,兩天就種上了小麥,三台拖拉機乾活就是快。

大夥這也是被洪水嚇怕了,怕明年再發洪水,起碼種小麥保險,先收一季麥子再說。棉花也能種夏花,就是產量低點。

再說,今年大夥分的棉花多。二百多畝棉花,上交了二萬斤愛國棉。剩下的棉籽被公社統一收購做棉種,當然是有償收購,每斤價格五毛,比國家的棉種價格每斤低了一毛錢。

各村的群眾也是奇怪,他們就是看著韓屯的棉花好,都給公社提建議,明年接著用韓屯的棉種。

援朝舅舅給大夥解釋,韓屯的棉種還是跟周樓村買的,產量高是因為耕地好。可大夥一根筋,就是認準了韓屯的棉種了。

不得不說,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還真有幾分道理。韓屯的棉種確實換了,不過大夥不知道啊。

拔下來的棉花顆,悠悠在晚上噴了催熟劑,兩天以後,全部開放。全村的婦女一起動手,兩天就拾完了。

今年的棉花大豐收,畝產皮棉達到了二百斤,總產42000多斤。交給國家以後,還剩下二萬多斤。

村裡的群眾每人分了70斤皮棉,隊裡給幾位教師,每人也分了20斤皮棉。把老師們激動的不行,教導孩子更加的用心了。

二百畝棉花還收了四萬斤飽滿的棉籽,五毛一斤,收入二萬元錢,大夥都覺著種棉花上算。

韓道偉賣弄學問:“國家說了,棉花是經濟作物,當然比其他作物的收入高。”悠悠差點笑抽了,以後更是想起來就笑。

更讓韓屯村人高興的是,村前塘子坑裡的魚。經過一年多的蒸發,水麵降低了二尺多,塘子坑的邊沿露了出來,坑裡的魚也能看清楚了,數量可真不少。

石廟村的人瞅著機會就過來偷魚,由於中間有網隔著,他們那邊的魚一直沒人管,被撈的差不多了,看到韓屯這邊的魚多,就偷著過來撒幾網。都是臨近的村莊,大夥也沒辦法。

村裡的乾部商量了幾次,也沒啥好的措施,就決定自己撈魚,先從挨著石廟那邊的塘子坑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