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二千人的大村子,才62台機子。舅姥爺在南邊的防台上,給他們騰了間房子。大舅媽和她們村的領隊的,一塊商量著,分了4個組,很快就上手了。
其他的大隊看見了,也都和石廟學,連人帶機子一塊來。韓屯村的公用房多,大部分都騰了出來。幸虧隻有8個大隊,除了張集,彆的村就沒有能湊夠十五台縫紉機的。
也不知大家是咋領會的,他們一致認為,必須得15台縫紉機才能生產,因此到韓屯來的都是十五人一組。
這樣也好,方便了大舅媽。她照葫蘆畫瓢,一個人就搞定了培訓的事。來的這些人,基本上都是熟練工。安排好流水線,很快就能上手。
韓屯村雖然位於張集公社的東北,進村還得繞路。不過,大家同屬於一個公社,最遠的也不過十五華裡,騎自行車來回還算方便。
來學習的婦女早出晚歸,中午自帶乾糧,用韓屯村的大鍋溜熱,吃完喝點熱水,接著乾。晚上,她們回自己家住。
在韓屯有親戚的,也有借住在親戚家裡。大舅媽把朝霞舅媽留給她的縫紉機,送給了二舅媽的娘家弟媳婦。她的娘家是向陽大隊的,跟著娘家人參加了服裝廠。
大舅媽托三舅媽又買了兩台新縫紉機,送給自己的弟媳一台,讓她也參加了向陽大隊的服裝廠。
她們兩人都是向陽大隊的,離家比較近,中午在悠悠家吃飯,晚上會自己家居住。
村裡一下子多了一百多的外來人員,整個村子亂哄哄的,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服裝廠上,舅姥娘也沒發覺打仗的事,這讓舅姥爺鬆了一口氣。
“老兒子,大孫子,老太太的命根子。”舅姥娘這麼開朗的人,看到老兒子,稍一激動就掉淚。
其實除了有心人,79年的對越反擊戰,還沒有三中全會吸引人。國家也沒大力的宣傳,好多人不知道,特彆是農村人,消息更是閉塞。
來韓屯學習的人員,開工一個星期後,舅媽根據她們的實際情況,重新調整工序,接著觀察三天,再稍微調動一下,就和她們簽訂合同,讓她們帶著活計回去了,基本上成了為期十天的培訓班。
張集公社統一製定了服裝廠的管理辦法,韓屯村每件衣服抽取一分錢的管理費。
一直到二月二十日,才算是結束了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張集公社多了12個村辦服裝廠,372個工人,速度快的令人咂舌。
由於實行計件工資,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,春天不熱不冷,氣候又適宜。產量上升的很快,每天人均生產15套乾部服,一天的加工費高達4.50元。折算下來,平均月工資120多元。
看到這麼高的收入,好多的人不理解。“縣裡的被服廠,都是熟練工,人均日產量還不到5套,你們這剛開始乾,咋比她們高出三倍來。”
服裝廠的婦女掙錢多了,說話膽氣也壯:“俺們一天乾12個小時,她們說是8個小時,哪有乾滿點的。再說了,俺們是計件算錢,她們吃的是大鍋飯,出力的還沒磨洋工的多。”
悠悠暗自洋洋得意,咱這後世的科學管理方法,放在什麼時代都是拔尖的。
整個公社每天加工乾部服5500套,月生產量16.5萬套。姥姥運來的十萬套乾部服,都發放了下去。二月十六,娘倆又運回來十萬套的乾部服衣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