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7章 齊麥一號(2 / 2)

韓屯村去年搶種的二百畝小麥,儘管沒上土雜費,小麥畝產也達到了500斤。這些地被淹時,地裡的大豆都開始結莢了,那可是上好的綠肥。

打完場,就把剩下的麥子分給了大家,每人360斤小麥。糧票發下來後,還是人均500斤糧票,500元錢。

比起去年年底的分紅,這些錢不算多。可是大夥的乾勁更足了,人力和耕牛都用上,僅三天的時間,硬是把1100畝的地,都種上了。

今年的麥收,張集公社喜獲豐收,產量成倍的增長。使用韓屯村繁育的“齊麥一號”一代種子的27000畝小麥,畝產都達到了300斤。灘區的產量更高,平均畝產500斤以上。

張集公社共68000畝耕地,除了留下的春地,總共種了32000畝小麥。沒用“齊麥一號”種子的5000畝小麥,雖然追施了氨水,產量才150多斤,不過比原來的不足100斤高了許多。

沒種“齊麥一號”的生產隊,那個後悔,關鍵是群眾都抱怨村乾部。今年他們早早的就行動起來,找縣裡和公社的領導購買麥種。

縣種子站那個得意,他們今年可是香餑餑,各縣的同事都來套關係,就是外地區也派人來買麥種。

按照國家規定,二代提純種每斤0.45元,比集市上的小麥價格每斤高了元。還補貼對等的糧票,用糧票買小麥,每斤0.17元,每斤小麥又多了元的收入。

麥收以前,臨水地區在張集公社,召開了小麥生產現場會,援朝舅舅在會上介紹了經驗。各縣當場就找援朝舅舅,要求購買麥種。

麥收後的實際產量,更是讓全縣瘋狂。各個公社都來找援朝舅舅套關係,大家都想著提前買到小麥種子。

現在的人們,還沒有原種、一代種、二代提純種的觀念。也是,“小白芒”和“大紅芒”兩個麥種,人們種了幾十年,就沒換過。

去年的一代麥種沒人要,今年的二代種子大家搶著買。現在的人啊,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: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。

去年,隻是韓屯一個村小麥產量高,大夥心裡沒底。因為大家都知道,韓屯村土質好,喂的豬多,土雜費也多,產量本來就高。

今年全公社都獲豐收,特彆是個彆村莊,沒舍得都用新麥種。兩樣麥子都種了,一樣的土地,一樣的管理,產量差了一倍還多。

鮮明的對比,讓大家深刻的認識到了良種的重要。現在,人們達成了共識,“齊麥一號”就是好。

隨著“齊麥一號”出名的,還有援朝舅舅,原來對他不服氣的,現在也服氣了。

原先各公社的領導聚在一起,就議論援朝舅舅走了狗屎運,老書記被洪水衝昏了頭腦,他拾了個書記。

現在他們則說:“彆看人家韓書記年輕,比咱這些老家夥強多了,不服不行啊。人家剛乾一年,全公社的產量就翻了一番。”

還有人說:“不隻是種地,聽說他要求村村建服裝廠,工人月工資都上百了。”

援朝舅舅的事跡被大夥傳的紛紛揚揚,張集公社的所有村乾部,麥收一結束,就催著援朝舅舅,要求上服裝廠。

韓屯村因麥收停產的兩個廠子,接著開工。服裝廠這次新上了滌綸連衣裙,滌綸連衣裙在京都銷量很好。裙子沒了扣子,在背後多了條拉鏈,加工費還是依照縫紉部裡的價格,每件0.4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