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6章 終於考完了(2 / 2)

“爸爸,英文資料是什麼啊?”迪迪好奇的問。

家裡至今沒有英語課本和讀物,文革前,學校裡普及的是俄語,臨水這種偏遠的地級城市,不可能有英文資料。

悠悠因此沒敢往外拿英語讀物,家裡的俄語課本和讀物,倒是有好些。爸爸給大家教英語,也沒係統的教材,基本上是以實用為主,單詞和句子都是寫在小黑板上。

看到上大學考英語,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更高了。特彆是智慧姐,其他的課本都不用學了,一門心思的學英語。

這樣一來,也衝淡了她等待高考成績的緊張心情。不過,隨著時間的流失,她還是越來越急躁。不時的就會想起做錯的題目,懊惱的說:“當時咋就沒想起來啊,今年我考不上了。”

大人就勸她:“慧慧,你不會做彆人也不會,彆自己嚇唬自己了。”

7月16日,媽媽放假回來了,她帶回來了大學英語課本。原來,她們學校,從大二開始增設了英語課程。同時,她又帶回來一大兜的珠寶玉器。

桂金這次沒回來,桂金的父母留在了京都,桂金利用暑假去部隊探親了。

孩子們和媽媽一起,用大學英語做教材,開始了係統的學習。當然了,媽媽回來了,俄語的學習也開始了。

張集高中的校長聽說了,專門找到援朝舅舅,讓他回家做思想工作,讓爸爸去高中做英語代課老師。

這在彆人眼裡的大好事,對悠悠家來說,還真不是什麼好事,切不說韓屯的高分配,爸爸現在的赤腳醫生待遇,雖然沒有代課老師高,可是給韓屯村帶來了高效益。

韓屯的村衛生室,每年都給村裡創收萬元以上,病人都是衝著悠悠爸來的,村裡當然不希望她去做代課老師了。

不過,張集高中校長在援朝舅舅那裡死纏爛打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幾經商議,最後決定,悠悠爸每個星期六,去學校給同學們集中上一天英語課。

從城裡回來後,大舅媽就把和姥姥商議好的意見,給村裡說了。婕格、蘭芝她們五個,成了服裝廠技術員,分彆負責各村的服裝廠。

姥姥帶著悠悠經常坐著雇來的貨車,在臨水和韓屯之間來回的跑,來的時候是裁好的衣料,回去的時候就是加工好的成衣了。

7月10日,三夏剛結束,縣裡就在張集公社召開了經濟工作現場會,現場參觀了各村的服裝廠。縣委李書記要求各公社回去以後,每個村都要創辦村辦企業。

結果,會後各公社都賴上了援朝舅舅:“小老弟,你可得幫幫哥哥,這村辦企業可不是說著玩的,俺也跟著你辦服裝廠,俺們幫著你加工服裝。”

從此以後,張集公社就開始忙上了,每天都有來參觀學習的,就連平城縣的也組織人來學習。有時候,一天得接待兩三撥人。

臨水地區的領導聽了縣裡的彙報,專門來了個調研組,在張集公社住了三天,把48個行政村跑了一遍,掌握了一手的資料,才回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