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8章 提拔(2 / 2)

愛國舅舅高聲喊道:“悠悠,去給舅舅找掛500頭的鞭炮,我得點了慶祝一下。”

舅姥爺趕緊阻止:“千萬不能放,這和慧慧考學不一樣,對援朝影響不好,不能讓大夥說咱張狂。”

雖然沒放鞭炮,中午還是做了兩桌好菜,全家人在一起慶賀了一番。舅姥爺沒用讓,自己就喝高了。

儘管家裡人低調,可是援朝舅舅提拔,當上了地委副書記的消息,還是很快的傳了出去。村裡人都來祝賀,說援朝舅舅這是當了五品知州,張羅著讓舅姥爺擺慶祝宴。

舅姥爺還是沒答應:“現在是新社會,國家給他壓擔子,是讓他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的,不是讓他當官做老爺的。”

8月2日,援朝舅舅才帶著全家人回來了,把事情的經過給家裡人說了個明白。

七九年,魯省基層組織改革,為了便於管理,公社人口控製在5萬以內,洪城縣原來的18個公社,重組為25個公社。

配合公社重組,自上而下,乾部隊伍也進行了調整。黨的乾部“四化”標準正式施行。

省委明確規定:地區和縣級班子中,必須配備一名35歲以下,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乾部,有大學學曆的優先考慮。

看到省委的文件要求,縣委班子的年輕乾部人選,李書記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援朝舅舅。援朝舅舅今年29歲,大學學曆,是全縣最年輕的公社書記,成績更是突出。

材料上報到臨水地委,就引起了領導的注意,地委的班子的年輕乾部還沒人選。

因為是第一次執行“四化”標準,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,結果符合條件的乾部還真不好找。

文革十年,造成了乾部任用的混亂,以農民乾部、革委會乾部和部隊轉業乾部為主。這些乾部中,年輕的不少,可是有學曆的不多。

有學曆的領導乾部,都是文革以前的大學畢業生,年齡超過了35歲。

國家從69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大學生,72年才開始畢業,到79年短短7年的時間,彆說正科級的了,就是副科級的也不多,縣級的乾部根本沒有。

現在,創辦村級企業,可是個新鮮事,也是國家大力號召的事情。改革開放,摸著石頭過河,大家都沒有經驗,援朝舅舅的做法可以說是闖出了一條新路子。

地委派來的調研組,公開的任務是考察張集公社的村辦企業,沒公開的任務就是專門考察援朝舅舅的,廳級乾部的選拔可是大事。

調研組回去後,地委領導幾經考慮,還單獨找援朝舅舅談了話,不過援朝舅舅不知內情,最後才確定了下來。

報到省委後,省委的領導也非常重視。因為,其他地區上報的大部分是團高官或大專院校、大型企業的年輕乾部,來自一線的乾部就援朝舅舅一個。

省委也派專人來張集考察過,他們是以參觀人員的身份來的,連縣裡都不知道。最後,還是活生生的事實說服了他們,援朝舅舅的認命下來了。

這次的乾部選拔,年輕乾部、知識分子乾部,大多數都是越級提拔任用的。也就是這個特殊時期,改革開放剛開始,一切都在摸索階段,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