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責任製(2 / 2)

生產隊也同意她們加班,因為她們比工資多出來的那一半,是隊裡的收入。30個人每個月給隊裡增加了2000元的收入,當然這裡麵包括電費。

“小老媽媽”看著眼熱,她兒媳蘭芝就和她商量,要不讓自己的娘家娘來看孩子,把她騰出來上班掙錢,管吃就行。

王蘭芝娘家嫂子死扣不論理,她娘在家受氣挨累還撈不上吃口好的,幾個孫子都小,那裡有她吃的。

“小老媽媽”同意了,就把王蘭芝的母親接了過來。老人和王蘭芝一樣,是個勤快爽朗的人,和“小老媽媽”倒是對脾氣,她們兩親家,比王蘭芝和婆婆關係還好。

“小老媽媽”乾活就是快,她又找了兩個人,仨人新開了一個熨燙機,掙的工資是最高的。

到了現在,服裝廠算是走上了正軌。姥姥隻是負責提供訂單就可以了。生產由大舅媽管理,各個步驟都有明確的責任製度。

每件衣服上都有個編碼,一直到每個紐扣都記錄的清清楚楚,出了責任有個人負責。

最後,負責檢驗質量的五個技術員,根據編碼可以清楚的找到責任人。

正是由於這麼嚴格的製度,才有效的保障了衣服的質量,殘次品極少。

生產出來的成品衣服,直接交給李保國和勝男舅媽兩個人推銷,差額悠悠在商城裡訂製成品補上。

以後,娘倆就解放了,隻要在庫房裡放上足夠的貨源,出去一個多月也沒問題了。

9月8日是星期日,援朝舅舅趁機搬家,他帶來一個解放牌的貨車。家裡的東西早就收拾好了,家具也沒幾件,大件都是姥姥給他做的,半車廂也沒裝滿。

勝男舅媽懷孕了,行動不方便,舅姥娘和大舅兩口子,就跟著去了,還有姥姥和悠悠倆人。為了給援朝舅舅掙麵子,幾個人都穿著亞麻的衣服,大方可體不張揚。

悠悠和幾個孩子,都是精紡純棉的七分短衣褲,舒適簡潔彆致。現在很少有人穿套裝,援朝舅舅的親友團在地委家屬院閃亮登場。

分配給三舅家的院子在地委家屬院裡的東邊,地委的領導都住在這兩排。五間主房的院子,占地半畝多。大門在中間朝南開,三間東廂房,西南角是男女分開的廁所。

院子裡的花園都是砌好的,裡麵栽著錯落有致的花木。院子裡西麵有個葡萄架,下麵擺放著石桌石凳。

家屬院門口等著十幾個工作人員,他們是地委辦後勤處的。援朝舅舅從車上拿下來兩條大前門煙,遞給其中的一個人:“王處長,您給大夥分分。”

有個四十多歲的婦女迎上來,後勤處的王處長介紹道:“韓書記,趙主任,這是給您們家配的保姆,叫王香蘭。”

這是什麼情況,還給配保姆。三舅也不清楚,他上任後一直住在招待所,這院子也就來看了一次,沒人給他提保姆的事,不過現在也不是問這個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