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老家具(2 / 2)

劉老指著滿屋子的家具,對姥爺說:“艾老啊,您再不來,我們就準備在後院裡,搭個大棚子,把一些品相不好的家具,倒騰到裡麵放著。”

姥姥問他們:“劉老,您們聽說有賣院子的嗎?要是有的話,咱再買個院子,放這些東西。這些東西,一時半會的用不著,放院子裡也不是辦法啊。”

硬木家具到九十年代中後期,才在南方重新時興起來,價格逐年增高。進入二十一世紀,成為了奢飾品,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。

劉老說:“夫人,您這是要買院子啊,現在還真是有。不過,沒有大院子,大部分是小院落,二進的也有,像咱們現在這樣的院子,還真沒聽說。”

榮老補充說:“現在,平反的大部分是右派,他們大多是知識分子,家底厚的不多,他們有大院子的不多。

像咱們這些封建遺老和資本家,家裡的院子都大,可沒聽說有平反的。”

姥姥聽了有些失望,舅姥爺聽到了心裡,問他們:“您們清楚那些小院子,賣什麼價嗎?”

“那得看房子的情況,不過這些小院落,倒是比去年的價格低。主要是那些死亡的右派,孩子受連累,大多數也不在京都。

反正也住不著,就想把院子賣了,幾個孩子把錢分了,可是一筆大的收入。

現在,京都的住房雖然緊張,可是能買起房子的人,真的不多。賣房子的多了,價格反而比去年低了一些。

三間的小四合院,現在不到二萬元。五間的院子,不到三萬,二進的院子最合適,三萬五就能要了。

當然,這些都是比較好的院子,那些殘破的院落,價格即使低了一半,也沒人要。”

現在,京都住房緊張的,都是收入低的老百姓。國家乾部和效益好的企業職工,單位分配的住房,還是比較寬裕的。

機關單位的乾部職工,結婚證領到手,就能分到個獨立的房間,懷孕以後,換成兩居室的房子,他們是不需要買房的。

大型企業工廠的職工,住房最緊張,老少幾代人,擠在十多個平方的房子裡,可是,他們的生活都困難,那裡有錢買房子。

一些京都的老戶,因為解放後無節製的生育,一家四五個孩子,現在又都到了結婚的年齡,住房更加的緊張。

前些年,一家留一個孩子在身邊,其他的上山下鄉,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。可是自七七年恢複高考,大批的知青回城,好多還是拖家帶口的回來,加劇了京都住房的擁擠。

回城的知青,彆說正式工作了,集體單位的工作也找不到,好多在家待業,靠父母養活,即便在院子裡搭建個棚子住,也沒錢買房子。

雖說改革開放了,可是國家的工資標準沒變,效益好的單位,多發些獎金,也沒法和工資比。工資和獎金加一塊,多的一個月六七十元錢,大部分還是四五十元。

這個時候,家裡有幾千元存款的人家,就是頂尖的了。可是離買院子,差的太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