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哄搶(2 / 2)

姥姥她們商議了幾次,最後作出決定:讓他們派人來韓屯村來學習,每個廠子來兩個代表,把技術帶回去。考慮到村裡的承受能力,每期30人,學期10天。

縣裡也大力支持,專門給韓屯配置了30台縫紉機,讓來學習的人使用。路途遠了,她們自帶縫紉機也不方便。

學習期間,她們吃住都在韓屯。村裡專門騰出了幾間房子,讓她們居住,鋪蓋自帶。跟著聯中的夥房吃飯,糧食自帶,飯菜自費。

一下子多了30人吃飯,村裡為此專門給桂蓮增加了工資,二奶奶沒事就去給她幫忙。

張留根是個疼媳婦的,他和石廟村的饃房達成了協議,每天的饅頭由他們送過來。桂蓮隻負責煮飯炒菜,自然輕鬆了好多。

為了讓她們學到更多的技術,韓屯村的服裝廠,經常變換加工的服裝,都是姥姥準備讓她們加工的種類。

韓屯村作為龍頭企業,還是和以前一樣,每件衣服收取1分錢的管理費。

另外,每個公社都建個總廠,負責本公社的所有加工點,以及加工活計的收放和運輸。每個總廠配備熨燙機,加工好的衣服,就在當地熨燙包裝。

現在的服裝,以簡單大方為主,縫紉技術要求不高。正好適應這種粗放的管理模式。韓屯村的收入,也隨之增多。

一個月後,臨水地區的收音機廠,終於走上了正軌,開始正式生產。由於實行了流水線作業,每人一天可以組裝三台收音機。

這樣一來,效益就非常可觀了。每台收音機的純利潤8.元,千人的廠子,每天的利潤接近3萬元。

二期的招工接著進行,還是一千人的規模,這一次羅新才培訓的學員全部被錄用,竟然占到了半數。

第二批工人比第一批適應的快,半個月的時間,流水線就能很好的運行了。

二千人的收音機廠,月生產量達到了18萬台,創利稅160餘萬元,預計年利稅可以達到2000萬元。

七十年代末的企業,年創利稅過百萬的,就是知名企業了。臨水收音機廠,剛建廠就創下了月利稅160萬元,在全省出了名,援朝舅舅的第一腳踢出了名頭。

第二腳就是供銷係統的成就,勝男舅媽把批發部經營的風生水起,臨近三個省幾十個地市的供銷係統,都來臨水進貨。臨水供銷社的業務量增加了十幾倍,月收入也突破了百萬大關。

短短的三個多月,人們改變了對援朝舅舅的看法,全都誇他年輕有為,這個書記乾的當之無愧。

現在,悠悠和姥姥反而比較悠閒,隻是提供好貨源就行了。每個星期日,娘倆個就去臨水,根據需要從火車站庫房裡,把貨物運到自家的院子裡。

卸貨的同時,悠悠在姥姥的掩護下,把所有的庫房都補足貨源。回去的時候,又把需要加工的服裝,運回韓屯村,娘倆跟車直接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