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聯產承包責任組(2 / 2)

大夥議論了半個多月,彆的村都分完了,就連石廟這麼大的村子,也分完了,韓屯還沒議出個頭緒來。

公社裡急了,連著派了兩個工作組,幫著韓屯分組。可是越了解越麻煩,裡麵的問題越多。

鑒於援朝舅舅的麵子,他們也沒敢硬壓。時間長了,韓屯村的村民,反而不當回事了,該乾什麼乾什麼,大夥都怕耽擱工作。

這千畝地才收多少東西,肉食廠和服裝廠才是韓屯的根本。大夥現在根本不把地裡的收入,當做一回事。即使韓屯繁育麥種,每年人均多收入500元錢。

到了後來,大夥基本就是一個說法:“咋著分都行,分好了給我們說一聲。”沒一個主動出來組合的。

村支部好成立,生產隊的原班人馬,改了個稱呼就行了。舅姥爺從韓隊長,又成了韓支書。

新成立的村支部,被公社裡催的沒辦法了,就出了個餿主意,抓鬮決定分組。

大夥一聽,都不同意,關鍵是都有各自的想法,就像韓玉臣的大娘就不想和他分在一個組。

抓鬮大夥不同意,讓大家自由組合也沒人願意出頭。大夥整天忙綠著,後來就沒人提分組的事了。

最後,公社裡也沒辦法了,和縣裡彙報了韓屯的情況,縣裡專門派了個工作組,在村裡住了一個星期,找群眾談話大夥都嫌耽擱事。

有人被問煩了,就說:“俺們村這樣挺好,乾嘛非得分開啊,俺樂意還是老樣子,您們回去吧。”

有樣學樣,韓屯村的人最後基本形成了共識,這樣在一起挺好,不分組了。

為了韓屯分組的事,援朝舅舅專門回來了一趟,可是大夥已經鐵了心的不分組,他也沒辦法。

韓屯分組的事,就這樣擱置了下來,這也是全縣唯一的不分組的村莊。

隨著聯產承包責任組的實行,和工分掛鉤的好多事情都有了新變化。

首先是社辦老師,生產隊解散了,自由組合時大夥都不願意要他們。確實,六七十人的組,誰願意養個拿全勤的老師,再者社辦老師對組裡的生產沒一點幫助。

畢竟社辦老師是少數,最後全縣出台了一個新政策,社辦老師的工分補助取消,和代課老師享受相同的工資待遇,不過由各村自己解決,各生產組兌錢解決。

其次就是集體企業中的合同工,原來他們也和社辦老師一樣,享受全勤的工分補助,集體企業每月發放幾元錢的補助,現在也沒工分了。

效益好的企業,每月能增發一部分錢。效益差的,就直接把人解散回家了。

還有就是各公社的林場,其實大部分是果園。大的上千畝,小的幾百畝,原來的工人都是從各村抽調的,用工人數較多,是按十畝地一個工人安排的。

幾十上百個工人,林場可負擔不起。所以,林場留下了部分技術骨乾,大部分人被下方回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