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5章 紅裙子(1 / 2)

現在,幾乎成了慣例,韓屯每家都喂養10頭豬,一年喂兩次,20頭肥豬每年收入3000元錢,還能攢下大量的優質土雜肥。

二月十八日,桂金的對象周勝英拍來電報報喜,桂金生了個大胖小子。

二爺和二奶奶高興的不行,他們和“小老媽媽”商議好了,每家給桂金寄了1000元的禮金,大舅媽也給了1000元,不過,她娘家給了200元,這在周樓就是最高的了。

本來二奶奶讓桂萍去京都幫著看孩子,可是桂金來信說,老首長幫著找了個保姆,這就不用桂萍去了。

現在,桂萍在村醫院裡,給寶景當幫手,她學會了抓藥、打針和輸液。

最在行的是算賬收錢,那個爽當利落,根本不像是沒上過學的。

農曆的二月剛過,羅新華就把深南夏季的流行服飾寄了過來。悠悠總算親眼看到了,電影《街上流行紅裙子》中的紅裙子,是個什麼東東。

其實就是簡單的喇叭裙,布料是紅色的喬其紗,最大的優點就是飄逸大方。

其實裙子本身沒什麼特彆的,特殊的是大紅的顏色,這對十幾年的藍灰黑,成了一種挑戰。

有連衣裙,也有單獨的半身裙,還有孩子穿的童裙。連衣裙不僅有長袖短袖,而且有無袖無領的。

這種袒胸露背的衣服,對傳統的著裝習慣也是一種衝突,不過它確實衝破了幾千年的思想桎梏。一個夏天的時間,風靡大江南北,還被搬上了影視舞台。

紅裙子之所以流行,和喬其紗的麵料有很大的關係。喬其紗布料超薄,涼爽通透,而且垂度較好,給人一種清爽飄逸的感覺。

彆說人們穿了幾十年的老粗布了,即使是現在的機織棉布,也是比較厚實,夏天穿著悶熱,而且易褪色,還不結實。一年的時間,就穿成了又舊又破的爛衣服。

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”,前麵的那兩個三年,那是說的在輕易不穿的情況下。縫縫補補又三年,也是很難實現。

現在的絲質綢緞,倒是涼爽舒適。但是絲綢還不如粗布結實,根本不適合經常穿著。再者,絲綢的價格對現在的人們來說,高的離譜。

喬其紗就沒有這些缺點,結實耐磨不褪色,穿上一年還和新的一樣。而且好洗易乾,一個晚上就能晾乾,不耽擱第二天穿。

它和防雨綢的最大區彆就是,透氣性好,夏天穿著涼爽舒適。因此,儘管價格高,還是深受人們的喜愛,特彆是年輕人的喜愛。

銀幕上的“紅裙子”使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款式中解放出來,開始追求服裝色彩和款式的變化。

一時間,色彩鮮豔的裙子成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時尚的標誌。自此,一個多色彩的女性服裝時代正式到來。

1986年7月12日,《中國紡織報》在第28期第4版登載了一篇有關北京早期服裝市場的稿件,題目是《北京流行黃裙子》。

文章中寫道:“對行情反應靈敏的個體服裝攤販,迅速推出一批黃裙子。在西單夜市上,放眼望去,一排排黃裙子有如一叢叢盛開的黃玫瑰……”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