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責任製(2 / 2)

悠悠穿過來後,查詢七八十年代的資料,看到各大隊都安裝了電話,還疑惑過為什麼各村沒有電話,公社開會都是在廣播上下通知。

看到人工交換機和那50多根的水泥杆,悠悠才明白了村級沒有電話的原因。現在水泥杆可是貴重物資,隻有縣預製廠才能生產。

因為裝電話是為了方便和姥姥聯係,所以在悠悠家的代銷點裡,安裝了一個分機。

自從有了電話,楊奶奶和王代娣她們要貨,就去郵局打電話,方便了好多。

最高興的就是李保國了,他那裡業務量大,幾乎每天下午4點,都去郵局打電話,向姥姥彙報情況,讓姥姥準備貨源。

朝霞舅媽也不用拍電報了,她現在是部隊家屬服裝廠的廠長,辦公室裡就有電話,直接用電話和姥姥聯係就行了。

遠在深南的羅新華知道姥姥安裝了電話,大為興奮。深南的振華和震宇兩個公司都裝了電話,大家相互聯係起來,方便多了。

悠悠和姥姥也輕鬆了好多,按照他們的要求,提前在電子商城裡下好訂單,準備好各種貨物,計劃性越來越強。

80年9月27日,中央下發了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的幾個問題》的文件,明確的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。

文件內容迅速傳達到各村各戶,受到人們的歡迎,分地到戶成了廣大群眾最關心的問題。

大家不顧農時,迅速的把土地分到各戶,沒收獲的地塊,帶著莊稼就分了。

因為有了前麵的生產組,這次分地到戶比較容易,大的生產組七八十口人,十幾戶人家,四五片耕地,按人口把土地平均分開就行。

小的生產組更加的方便,三四十口人,五六戶人家,半天的時間就能分清楚。

即便是已經承包到戶的生產組,沒有分徹底的,也重新進行分配,結了婚的子女和父母都分開了,各過各的。沒有分家的,趁機先把土地分開了。

其實這次的土地承包,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規定和政策,各地都是摸索著進行。

這次,集體的財產分的更加的徹底,連根牛繩都分了,就連房屋都作價分到了個人手裡。

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,使工分徹底的退出了曆史舞台,“分分,群眾的命根”成為了過去式。

隨著土地承包責任製的推行,訂婚的年輕人趕緊結婚。就連剛訂婚的,也去領個結婚證,把戶口遷到婆家,先把土地分到手再說。

桂香的婆家在石廟,她婆家就在重新合起來的那個隊,結不結婚不當緊。

景芝和三檔趙芳的婆家來人商量,催著她們辦理結婚證,遷戶口。

“大一號”家非常爽利,她們本來就說好了,年前結婚,倆人順利的領取了結婚證,景芝對象的戶口也遷到了韓屯村。

上一頁 書頁/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