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7章 不如意(2 / 2)

不過玉玉阿姨那個沒心眼的,碰到這一幫子沒臉沒皮的,今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。

李保國在臨水的第一飯店,擺了三十多桌酒席。還是陳紅旗知道他自己家的事,讓飯店把幾桌酒席送到他們的新房裡,沒讓他家裡人來飯店裡吃。

過了正月初十,村裡的兩個廠子都開業了。服裝廠還是以加工農村人穿的襯衣褲子為主,還有就是紅裙子。

服裝廠的工人看著剛下線的紅裙子,驚訝的說:“城裡人就是大膽,這衣服白給咱也不敢穿,這顏色紅的比新娘子的嫁衣都豔。

還是城裡人會享福,這布料薄的和蜻蜓翅似的,穿上準涼快。”

隨著電影《街上流行紅裙子》的放映,紅裙子成了城市婦女們的最愛,城市裡40歲以下的婦女,幾乎人人一件,銷量居高不下。

這個年齡階段的婦女,結婚都沒穿上件紅衣服,內心多少的都留下些遺憾。現在還能撈著穿一次紅裙子,都痛快的滿足下自己的願望。

中山裝、牛仔褲這些做工複雜的,悠悠直接在電子商城裡訂做。後世的縫紉機器,比現在的先進了好多,全部是自動化設備。七八十年代,連個電動的縫紉機都沒有。就是深南的製衣廠裡,也是腳蹬的縫紉機。

舅姥爺去開三乾會,他今年還是先進。本來他以為今年的先進沒戲了,韓屯村在土地家庭承包上,可是拉了全縣的後腿。

那知道今年的先進,按集體經濟評。若論集體經濟,韓屯村在全區都是拔尖的。土地承包到戶,各村連牛韁繩都分了,哪還有集體財產。

本來各村的服裝廠算是唯一的集體經濟了,土地雖然承包到戶了,可依然不允許個人辦企業。服裝廠的工人,很滿足現在的高收入。再說了,服裝廠也沒什麼可分的,縫紉機是工人自備的,隻是用的村裡的幾間公房。

管理費還是歸村裡統一支配,最起碼代課老師的工資有了出處,村裡的孩子上學方便。

年後,村裡的肉食廠不是太忙,愛國舅舅他們,還是以練車為主。村裡在衛生院的後麵,新蓋了一排車庫。車庫的旁邊,專門建了個油庫,存放柴油和汽油。村裡的肉食廠,冷庫可是不能斷電,配備了備用的柴油發電機組。

這個年代還沒有駕校,學開車技術必須跟師傅學,一個師傅最多帶倆仨徒弟。有人跟著師傅學兩三年,還不能出師。韓屯村可沒有這個條件,也沒有這個時間。

愛國舅舅他們都開過拖拉機,還是有一定基礎的,上手比較快,愛軍舅舅他們正月十六回去的時候,就是愛國舅舅開車送的。

韓玉民、韓誌豪和劉翠蘭三人,也跟車來了,他們三個坐火車去華東農學院,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培訓班。

舅姥爺和韓道偉他們四個村乾部都來了,他們跟著來取車的,援朝舅舅和勝男舅媽,給村裡買的兩輛貨車,都到了。

幾個人把愛軍舅舅他們送到火車站,就被援朝舅舅安排去車管所考駕照,智慧和桂萍也跟著去了,誌遠、昊昊、悠悠他們也跟著湊熱鬨。

:。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