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頓時奧特了,誰說外國鬼子好糊弄的,這大衛的反映也太快了吧。
吃過早飯,大衛看到代銷點裡人比較多,就湊過去看熱鬨。村裡的人知道了,有事沒事都來買東西,為的是瞧一眼外國鬼子。來韓屯的外村人,更是擠進代銷點裡,好奇的看著大衛。
他們看大衛,大衛也看他們,在大衛的眼裡,他們同樣是外國人。
鄉親們靦腆,進門光瞧不吱聲。可大衛大方啊,他見人就打招呼:“您好,您好。”弄的大夥都不知道咋回答了。
還沒孩子們大方,村裡的孩子在迪迪的帶動下,基本上都會說幾句簡單的英語對話,他們看到迪迪和大衛講英語,都搶著和大衛交流。
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用英語和大衛打招呼、問好,一片“哈嘍,哈無啊有”聲。
大衛楞住了,吳馨兒也奇怪:“大姐,這村裡的孩子咋都會說英語?發音可挺標準,比京都的翻譯強。”
“國家從初中開始設英語課,咱家的孩子跟著衛華學的,發音當然標準。
迪迪在京都,和外國人交流過,他沒事就喜歡和村裡的孩子用英語對話。村裡的孩子是跟著他們兄妹學的,都會說兩句。”
看到孩子們喜歡說英語,大衛也高興的和他們逗趣,孩子們圍著大衛,嘰裡呱啦的說著鳥語,大家看著都高興。
“沒想到,咱們孩子還真的會說外國話,韓支書,留他們在這裡過年吧,正好孩子放假了,咱孩子也能跟著他們多學點,這可比跟著錄音機學強多了。”
悠悠聽了,真的佩服群眾的智慧,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外教啊,這想法太超前了。在智腦的記載中,新世紀開始,外教才開始進入學校。
吳馨兒很快就發現了新大陸,上午九點多,人們陸續來賣手工鞋墊和手工鞋。
她看著成包袱的鞋墊和布鞋,稀罕的不行。不住口的喊著:“好看,真好看。大衛,快過來,快看我發現什麼了。”
大衛過來後,比她還誇張。又大聲的“go go ”上了,大夥聽的一頭霧水。
一個上午,吳馨兒和大衛兩個,都沉迷在鞋墊和繡花鞋中,他們和賣鞋墊的人們交談著,請教著,普通話、本地方言、英語都出來了,有時還上了肢體語言,交流的相當熱烈。
他倆主要是對上麵的手工繡花感興趣,豐富多彩的繡花圖案在他們的眼裡,代表的是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。
特彆是手工製作的繡花鞋,用刺繡沿襲了東方裝飾唯美的審美風尚,是最具有華夏文明特色的傳統手藝。
大衛把這一切,讓悠悠用錄像機記錄了下來。錄像機在這年代可是稀罕東西,大衛把錄製的鏡頭,當場播放給大家看,把大夥給驚的,她們都認為這就是錄電影了。
好多的人當場打扮起來,也就是梳梳頭,整理一下衣服,還有人去代銷點裡買件新衣服,穿在身上。
姥姥看到他們喜歡,就把原來收購的繡球門簾拿了出來,把他們激動的,滿眼的放光。
中午吃飯的時候,吳馨兒告訴姥姥,大衛在英國有一家公司,專門經營華國的產品,特彆是華國的手工品,深受英國人的歡迎。
這次大衛跟來,就有趁機考察市場的想法,主要是找合適的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