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9章 磕頭(2 / 2)

她高興的對姥姥說:“大姐,我和大衛以後每年都回來和你們一塊過年,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。”

各神位和“主”前,都擺放著香爐和燭台,燭台上麵插著紅蠟燭。姥姥起床後,就把蠟燭點著了。

姥姥帶著馨兒姑媽,給個神位和祖先,挨個的上香、焚紙、磕頭、禱告,媽媽在廚房下餃子。

不一會兒,舅姥爺一家就來了。他們先給“主”拜年,堂屋門前,姥姥鋪了一張大葦席,人們給“主”扣頭,就跪在席上。

這兩年拜年和原來不一樣了,磕頭也是講究的,“神三鬼四人一個”。

給“主”磕頭,必須是四個叩首禮,神位前磕頭是三叩首,給長輩磕頭,跪下一叩首即可。

拜年一般隻給長輩行磕頭禮,同輩之間問候一句:“過年好”。

等大家都到齊了,就開始拜年。大衛急的挑腳,他端坐著等孩子們磕頭,不能錄像了。

今年孩子們的紅包,多了一種貨幣,吳馨兒不僅給每個孩子封了個百元英鎊的大紅包,小她一輩的爸媽和舅舅舅媽也給了個紅包。

自家人拜完年,就開始吃餃子。然後,愛國舅舅帶著大家出去給村裡人拜年,舅姥爺和舅姥娘,回自己家守‘主’,姥爺、姥姥和馨兒留在家裡,。

大衛舉著錄像機,高興的跟著大家出門了,他最喜歡的是抓拍人們磕頭的鏡頭。

村裡的年輕人和孩子們都出來拜年,雖然時間才是淩晨四點多,天還沒有亮,可是大街上人來人往,熱鬨極了。

家家戶戶的大門旁,都掛著高高的紅燈籠,由於燈籠的裡麵安裝的是電燈泡,整個村莊都亮堂堂的,籠罩著喜慶的色彩。

村裡的人不論男女老幼,幾乎是一色的織錦緞唐裝棉襖。要不是發型有差彆,真像是進了古裝電影拍攝場景。

這兩年,織錦緞的唐裝棉襖,成了韓屯村人們過年的標配,不論男女老少,每人都有一件唐裝棉襖,哪怕是大年初一隻穿一天。

織錦緞特有的亮色和圖案,顯示著喜慶團圓。用織錦緞做成的唐裝,雍容華貴,彰顯了濃濃的民族風。

就連外國鬼子大衛一米九多的個子,金發碧眼白皮膚,穿上唐裝,都多了一分華貴的感覺。

村裡拜年幾乎是挨家進行,家裡有老人的,輩分長的,都進去拜個年。

若是遇見家裡請“主”的,需先給“主”拜年,然後再給長輩拜年。

各家堂屋的桌子上,都擺著滿滿一筐子的零嘴,焦花生、炒瓜子、糖塊混合在一起,還放著幾盒香煙。

這幾年人們富足了,過年家家準備零嘴,大年初一都會擺出來,給前來拜年的人分散分散。就連平時憋的出名的寶山奶奶,這兩年也給拜年的人準備下好多零嘴。

他們家是唯一家裡有老人的外來戶,過年大夥進家門給她拜年,讓她感到非常的滿足。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