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6章 商標(2 / 2)

做一中山裝或西服,用2.5米滌綸布,1.5米的裡子布,一米襯布。

做中山裝和西服,得用厚滌綸布,每米最低15元,高的25元,裡子布10元一米,裡襯3元。這些布料加起來,就得50多元。

做衣服和買成衣價格差不多,甚至比買成衣價格還高些,唯一的區彆是自己做的衣服可體。

即使是自己做衣服,水洗後一樣變形,和大廠家的根本沒法比,不過價錢低了一半。

上海和京都的大型服裝廠,生產的衣服就沒有這種問題。可是,這些廠子生產的衣服,價格太高了,一衣服得一百多元。

同樣的衣料,小廠家生產的,每五十多元就能買到。隻是有些皺巴,可一樣結實。

大廠家生產的衣服,衣服上都帶個商標,上麵是地名,下麵標注著廠家。最常見的就是上麵是“上海”、“京都”,下麵是服裝一廠或服裝三廠。

想到現在西服和中山裝上的商標,悠悠頓感無語。商標就貼在衣服的袖口的外側,特彆的明顯。和人們在上衣的口袋裡,彆隻鋼筆起到相同的效果:顯擺,份的象征。

在人們的心目中,凡是衣服上有商標的,價格肯定高。衣服上沒商標的,質量再好,價格高了也沒人要。

現在,人們還沒有造假的意識,也根本沒人敢貼假商標。

悠悠的商城裡,做中山裝和西服的加厚滌綸布料,3元錢一米,裡子布0.5元一米,裡襯更便宜。

裁剪加粘合,一衣服0.50元,剩下的隻是縫合,工序就簡單多了。

電子商城裡一衣料的成本價,加一塊才9元錢。不過,中山裝和西服做工繁雜,加工費比較高。

可是這個年代的人工便宜,加上4元的手工費,每的衣服的成本才13元。按50元一的價格出售,利潤大的人。

悠悠可以保證,自家的衣服質量,絕對比上海和京都的大服裝廠的好。在後世,裡襯質量特彆的好,粘裡襯都是機械化作業,非常方便。

中山裝的衣兜和領子,都是用機械粘合好的,比起現在的手工熨燙,省工又省時。

為了便於人們區分,悠悠首次興起了貼商標的念頭。把想法和姥姥一說,姥姥倒是痛快。

“我早就想給咱的衣服貼個商標了,咱做的衣服,這麼受歡迎,比起上海和京都的衣服,就差了那麼個商標。

我早就想好了,咱做的衣服,就叫振華,也給咱自己的公司揚揚名。

悠悠你那商城裡,能做商標的不?我讓你羅爺爺問了,現在可沒專門做商標的,各服裝廠都是自己做商標。”

行啊,老太太思想夠潮的,連品牌都想好了。“姥姥,俺的商城可是萬能的,商標的事,您老就放心吧。”

後世的技術,製造這種普通的商標,簡直是太容易了。精密的電子機修,比起現在的手工機繡,效果隻有一個,除了好還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