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1章 誠信(2 / 2)

三秋大忙,勞累了一天的人們,晚上還得摘棉葉,這夥計不累,可是費工夫。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,守著笸籮往外挑碎棉葉,大老爺們也變得細心了,耐下心來仔細的挑著,不時的嗬斥幾句調皮的孩子。

大夥都想在霜降前,把棉花賣出去。為此,好多人家把棉桃從顆上拽下來,單獨的曬棉花桃,棉花桃咧嘴就掰開,這樣就避免了沾碎棉葉。

人們不僅忙著種小麥,還忙著賣棉花。過了霜降,供銷社收購棉花的價格就降了下來。即便是霜前花,價格也賣不上去。霜前花籽棉每斤0.35元-0.38元,過了霜降,每斤的價格就降到了0.30元以下。

今年,堤外的村莊種的夏棉多,人均接近二畝,畝產霜前花近二百斤籽棉。地排車也就裝2000斤籽棉,每家就得一地排車籽棉。

裝滿棉花的地排車,在供銷社收購站的門口,排起了長長的隊伍,白天黑夜都有人等著。為了早一天賣出去,晚上也舍不得回去,在隊伍的旁邊打地鋪。

好歹守上一夜就能排上,交上棉花就能領到現錢。人們拿著成遝的大團結,滿眼裡都是笑。

人均二畝夏棉,光霜前花就能賣150多元。七八十年代,農村家庭人口多,那家沒四五個孩子。六七口人的家庭,光是賣棉花,就能收入近千元。

一季小麥,夠兩年吃的。賣棉花的收入,比原來十幾年的收入都高。好多人拿著錢,都後悔今年種的棉花少了,打算明年儘量的多種。

大夥都在議論,說種夏棉收入是高,就是霜後花太多,影響種麥,剝棉花也忒費工夫,要是能提前半個月就好了。

群眾的呼聲很快就傳到了政府裡,有關部門很快行動起來,提高夏棉霜前花的產量,成了政府部門特彆是農科部門的頭等大事。

霜降過後,小麥種上了,棉花也不急著剝了,地瓜蘿卜到了收獲季節。地瓜種的少,還是夏地瓜,人們很少有曬地瓜乾的,碎地瓜都送到粉坊換粉條。

今年的粉坊開的多,去年周樓的粉坊,成了人們的領路人。大家有樣學樣,各村的粉坊,大部分承包出去,個彆也有買斷的,今年都恢複了生產。

周樓的粉坊已經打出了名聲,今年的生意特彆的好,人們舍近求遠,十幾裡外的村莊,都有來換粉條的,收的地瓜比去年的多了一倍。主要是今年人們的生活好了,不僅舍得多換粉條,而且稍帶著要些粉皮。

紅英舅媽的父親,有了去年的經驗,早早的招了十個幫工的。打完粉子後,接著做粉皮。

來韓屯的人流多,大夥都從周樓村路過,聽說他們的粉皮質量好,就順路買上一些。回去吃過都說好,接著給彆人捎。

儘管沒有大的客戶,他們生產的粉皮,不出村就賣了出去,時不時的還會脫銷。越是這樣,名聲越大,大夥都喜歡要周樓的粉皮。

紅英的父親還真是實誠,要粉皮的再多,他始終按照傳統的工藝進行,保持了粉皮的質量。也有來找他代銷粉皮的,全被他一口回絕了。

也正是由於他的堅持,周樓的粉坊口碑越來越好,規模越來越大。最後發展為洪城縣的龍頭企業,張集公社成了享譽全國的手工粉條專業鎮。網,網,,...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