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8章 配合(2 / 2)

姥姥一氣挑了五十多件玉雕作品,又挑了近百件各種首飾,價值接近十萬元錢。

下午回到招待所,剛洗漱完畢,招待所所長就帶著幾個人找了過來。

“不好意思,打擾了您們了。這是我們縣政府的張縣長、辦公室的楊主任和外貿局的劉局長。

聽說您們是震宇公司的,領導專門過來看望您們。韓同誌,不知幾位怎麼稱呼?”所長開口說明了來意。

愛國舅舅把姥姥的身份告訴了他們,張縣長聽說姥姥就是震宇公司的董事長,上前握住姥姥的手,激動的說:“韓董事長,歡迎您老大駕光臨。貴公司有什麼需要的地方,我們一定大力配合。”

愛國舅舅把公司的有關證件,遞給了楊主任他們,外貿局的劉局長看來比較內行,他把所有的證件看了一遍,連連點頭。

把證件恭敬的還給愛國舅舅:“要不是工藝美術廠的同誌,我們還不知道您們的到來。照顧不周,請原諒。”

招待所所長把話接過來:“主要是我們工作的失誤,您們入住的時候,接待室的工作沒做好,沒把情況及時的放映上來。”

愛民舅舅趕緊替他們辯解:“和您們沒關係,我們這次,主要是來了解翡翠的有關情況,沒想給您們添麻煩。”

張縣長對姥姥說:“韓董,謝謝您老為我們著想,不過既然我們知道了。您老也給個機會,抽時間參觀一下騰衝的玉石行業。”

“好,麻煩張縣長您們了,我們非常喜歡這裡的翡翠,正想多了解一下。”姥姥一口答應了下來。

接下來的兩天,張縣長他們全程陪伴,吃飯參觀都是楊主任安排,並專門調了一部麵包車。

外貿局的劉局長也是個健談的,他和楊主任兩人,談起滕衝的翡翠文化,滔滔不絕。

據他倆介紹,由於騰衝經營翡翠的曆史悠久,幾百年來在民間散存有大量翡翠毛料和成品。

解放後,由於近30年的閉關鎖國,加工翡翠的原料很難從緬甸運到騰衝,隻有靠埋在地下的邊角料加工生產。

改革開放後的騰衝私宅改建,談工錢時一般隻付全價的70-80%,其餘的以基建挖出的玉石碎料作補充。

騰衝人的共識是:地底下不可能沒有,隻是多少的問題。不管地下挖出多少的寶貝,雙方都不興反悔,因此雙方都能接受這個條款。

有了昨夜的挖寶行動,姥姥對這種說法是完全的讚同。

騰衝縣委辦的楊主任,介紹騰衝的這個“新時代風俗”時說:

“現在,很多人不願蓋房子,怕一開挖就把地底下的玉石弄跑了。

城裡隻要有誰家拆房子,就會圍著許多人,一般地底下的東西,誰先撿到就是誰的。

地底下的這個習慣,甚至影響到我們小娃娃的讀書學習。

騰衝好多小學生,上學時都會隨身彆一把小耙子,上學放學路過,見到市政擴建的工地動土時,都會湊上去耙一耙,掏一掏,在土裡整幾塊玉石碎料回家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