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6章 家屬院(2 / 2)

所有工人基本上都能拿到70元的工資,比國家的正式職工都高。能在韓屯上班,成了男青年的期盼。

農村從五八年實行集體經濟,到八零年土地承包到戶,曆經二十多年的集體勞動,廣大農民已經習慣了每天早出晚歸的生活節奏。

他們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作息基本上跟著日頭走,天明忙到天黑。沒有國家工作人員早八晚六的時間概念,也沒有午休的習慣。

韓屯兩班製的工作製度,早班上五六點到下午二點。晚班下午二點到晚上十點。除了晚上下班晚些,在人們的意識裡,就是一天上一晌的班,農活掙錢兩不誤。

在韓屯村工廠裡上班的男青年,成了人們眼裡的香餑餑,最大的實惠是好找對象,彩禮多少女方都沒意見。

過了夜裡12點,村裡的人才回去,已經進入新的一年了,家裡的孩子們也都睡熟了。

一家人總算是坐到了一起,姥姥拿著悠悠算好的帳,剛說了個開頭。

紅英舅媽打著哈欠說:“姑,您說個大概數就行,俺現在才明白悠悠說的那句,錢多錢少一個樣是啥意思。這錢上了千萬,一千萬和五千萬還真是一樣,打著滾也花不出去。說句實在話,俺現在也沒弄明白,這上千萬的錢到底是多少。”

幸虧悠悠睡熟了,不然真得鬱悶死。到您這裡,這話咋成了這意思,您這到底是咋明白的。

不過她還真蒙對了一件事,八二年就服裝廠一樣,收入二億五,還是分為五份,每份真的是五千萬。

八二年服裝廠數量變化不大,工人基本上穩定在二萬人,不過都是熟練工人了,生產效率高。新上的中山裝和西服,利潤大,每月的收入都在四千多萬。

援朝舅舅分管經濟,聽到這個數目依然震驚。他說:“我就不明白了,全區各縣都有被服廠,就沒一家利潤超百萬的。臨水的服裝廠上千工人,今年全部換的進口電動機,效率還是上不來。”

朝霞舅媽給了個明白的解釋:“這有啥不明白的,援朝,咱們的工人和村裡人根本沒法比。咱們實行的是八小時工作製,村裡人天明乾到黑,哪天不熬到夜裡十點,一天趕上咱們兩天了。

不光是時間上的差彆,效率也比咱們的高。村裡的服裝廠,全部是計件工資,乾得多得的多。咱們的工人是年齡越大工資越高,年輕工人乾得多收入少,心裡不平衡乾活就磨洋工。

再說了,村裡的衣服,釘扣絞線頭都是老年婦女計件乾,一件衣服幾分錢,每月不到二十元。咱們用的是正式工,雖說也實行計件獎勵,但基本工資差彆不大,月工資最少三十多元,可效率倆不頂一個。

咱是有計件獎勵,但是獎金占的比例低,不能真正調動工人的積極性。國家的政策有明確規定,高了咱也不敢發。

彆的不說,咱們村的工人做中山裝,每人一天做四套。俺們部隊的服裝廠,一天兩套。你們換了電動機,一天能做幾套啊。”

“這個我還真不知道,不過服裝廠年前發捷報,工作量翻了一番。”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