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2章 紡線(2 / 2)

二斤棉線不夠織一勾子布的,做一身單衣都不寬裕,做一件棉衣缺棉套。

自己織的粗棉布也不結實,大人在意著穿一年也得破。孩子們費衣服,一兩個月就能磨爛了。因此,大人孩子都穿補丁衣服。

棉花少隻能先緊著穿,鋪蓋能湊合就湊合,一家五六口人能有兩套鋪蓋就不錯了。

現在,每人最少一畝棉,賣完最少剩二十多斤皮棉,五口人就有上百斤的皮棉。

有了充足的棉花,婦女們一個冬季都在紡線,人數多的趕在初冬沒上凍前,就織出來一機子布,做了裡表三新的鋪蓋,全家人過了個暖冬。

上凍後棉線染色上漿乾的慢,時間長了棉線黏在一起,就沒法織布了。

織粗棉布春天最合適,春和日麗雨水少,晝長夜短光線好,春天還是農閒季節,即使在生產隊的時候,婦女們也很少上工,都是在家做家務。

其實,年後正月裡,婦女們就開始為織布做準備。把紡好的棉線打成線拐子,做成線穗子。乾這種活不僅得細心還得有耐心,想快也辦不到,就是個慢活。

初中正月十八開學,悠悠領了新書本就請假,陪著大衛錄製織布專題。悠悠的主要任務是翻譯,客串司機。

大衛的駕駛技術沒說的,可是國外和國內的汽車方向盤位置不同,他自己感覺彆扭。

姥姥這幾年開代銷點,和附近村莊的人都熟悉。由她帶著,每到一處大家都熱情相待。

迪迪也想跟著,在姥姥那裡就沒通過,隻好認命的坐在教室裡讀書,隻有過星期時才能跟著。

悠悠也想借機把這寶貴的傳統技藝錄製下來,後世裡粗棉布被冠以織錦的雅稱,織錦技藝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不過後世織錦用的棉線,大部分是機紡線。傳統的織布技術,人工織造的織錦棉布,柔軟舒適深受人們喜愛。

也有純人工紡線的織錦,因其透氣性好吸水快的特點,成為製作嬰兒用品的首選。

織錦作為純手工產品,用途不僅是生活用品,還被做成各種裝飾品,價格居高不下,是機織棉布的數十倍,屬於高檔生活用品。

悠悠剛穿過來時,就有收購粗棉布的想法,可是當時棉花少,人們織的布自己都不夠穿,哪有多餘的對外出售。

織粗布和做鞋墊不一樣,必須有充足的棉花做原料。七十年代,棉花可是國家戰略物資,絕對不允許個人經營。

悠悠的電子商城裡,優質棉花量再大,也不敢投放到現在的市場上。黑市也不行,販賣棉花屬於國家的嚴打範疇。

進入八十年代,生產責任製的實行,農民有了充足的棉花,織的粗布剛夠自己用的。

大衛的眼光真的很獨特,不到十天的考察時間,他就發現了粗棉布的特殊價值,也讓悠悠重新升起開發傳統織錦的打算。

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