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0章 座談會(2 / 2)

石支書給他解釋:“李書記,我們村的萬元戶靠的是養豬。說起來還是韓書記他們爺倆的功勞。

從七五年俺們這裡的河灘上,開始長苜蓿。開始大夥不認識,韓書記告訴俺們是苜蓿草,是上好的飼草。

韓書記交給俺們用苜蓿科學喂豬的辦法,幫著俺們買豬仔,韓支書幫著俺們賣豬肉。

這苜蓿草可是好東西,一年能收三四季,夏天喂鮮草,冬季喂乾草粉,豬羊雞鴨都能喂。

用苜蓿喂牲畜不用添加彆的飼料,長的還快,豬半年就能長到二百多斤,雞鴨天天下蛋。

俺們莊稼人有的是力氣,自打有了苜蓿草,大夥養豬越來越多,從每戶兩頭到現在的十頭,而且是一年養倆茬。

即便是七十多歲的老人,一年也養四頭豬。一頭二百多斤的大肥豬,除去十多元的豬仔錢,能剩二百多塊錢,二十頭豬就是四千元。

七、八年過去,誰家不攢個萬兒八千的,雙萬元戶也得有。韓屯村應該都是雙萬元戶。

他們村家家喂百十隻鴨子,一隻鴨子一年下三百個鴨蛋,能買三十元,一百隻鴨子就是三千。”

李專員開懷的笑著對他說:“石支書,你這一說我才知道,感情在我眼皮子底下,藏著倆萬元村。回去你和老韓倆人準備一下,去全區巡回演講,把你們的養殖經給我傳出去。”

石支書趕緊推辭:“李書記,你這活計俺可不敢接。不是俺不去,俺們這倆村的養殖經,彆的村還真學不了。

喂豬羊沒飼料不行,早些年沒東西喂,各家就喂一頭豬,一年能長到一百二十斤,夠食品站的收購標準,就是喂的好的,好多人家兩年養成一頭豬。

土地承包到戶,糧食產量提高了,飼料也富足了,家家戶戶喂的豬都是二百多斤的特等甲。可養的多了,還真喂不起。

說來也怪,苜蓿草就俺石廟和韓屯村後的大窪裡有,這幾年黃河連續發水,也沒把苜蓿草淹死,水退了就新長出來。

也是上天眷顧俺們,這幾年黃河連續往北滾,俺倆村各多了上千畝的河灘地,要不是這樣,哪能喂得起這麼多的豬羊。

近兩年,苜蓿草才沿著河岸往外擴散了十多裡,稀稀落落的也沒俺們這裡長的好,他們一年最多養兩頭豬。”

悠悠聽到這裡,忍不住的在心裡嘀咕:“長好了才怪!”

這兩年附近的人們都知道苜蓿的用途了,特彆是沿河岸的村莊,看到自己村的河灘上有苜蓿草,剛長出來就割,有的連根挖。

悠悠撒了幾次種,也沒長起來,就放手不管了。野草割不儘,稀稀落落的還是留下來一些。

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石支書說的,石廟和韓屯的河灘地多,上千畝的河灘地,才給人們養殖提供了富足的飼草。

韓屯的河灘地更多,飼草隨意割,剩餘的村裡組織統一收割。石廟村連河灘地都分到各家各戶,隊裡想養豬也沒了飼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