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4章 再苦不能苦孩子(2 / 2)

場地裡搭個窩棚,幫忙的親戚和雇來的人,就在窩棚裡住,人們累了一天,吃過晚飯倒頭就睡。

麥收是真累人,又熱又臟又累,每天三元工錢真不算高。

有了親戚的幫忙加上雇人,今年灘區的“三夏”比往年快了好多,十多天基本上完成了。

石廟村的其他幾個隊,和新石莊想比,麥收就慢了好多。一個村裡沾親帶故的,看到新石莊麥收完成,不少人找到了新石莊的乾部,求他們幫助收麥。

有想占便宜的,也有確實困難的,大多數人家願意出錢雇機器。石廟村大部分是萬元戶,蓋完新房也有節餘,連著乾了幾天,都累的夠嗆,看到新石莊的聯合收割機閒下來,都動了心思。

新石莊的乾部也作難,都是一個村的,麥收大忙,閒著機器不讓用,確實說不過去。可這麼多人相求,讓誰用不讓誰用也作難。

商量來商量去,最後乾脆收錢,一畝地十元錢,交錢收麥。

收錢標準公布出來,交錢的排號,韓屯村都有人找了來。韓屯村的乾部開了個會,收費按照新石莊的價格,韓誌傑帶著“高高三”韓富貴外出,韓愛國繼續負責村莊建設。

各家各戶地塊零碎麵積小,聯合收割機的速度降了下來,一個小時也能收三十多畝。

有的這兩台聯合收割機,兩天的時間,石廟村除了一畝以下的地塊,全部收割完畢。

灘外的村莊得知聯合收割機收費後,也都找上門來。韓誌傑提了個條件:地塊小於一畝的不收,來回的換地塊耽誤時間;少於五百畝的村莊不去,不夠一天的工作量。

灘區外像韓屯這樣三百多人的小村莊很少,基本都在千人以上,哪個村都種二千畝的小麥,隻要村乾部組織一下,湊夠五百畝很容易。

“三夏”大忙節氣不等人,秋作物種的早產量高,特彆是夏棉,多收幾十斤霜前花,十元錢就有了。

省時省力省錢,農民精明著哪,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村裡,就證明大家都覺得雇機器收麥合適。

這兩天韓誌傑和“高高三”倆人,早上四點起床,晚上十點收工,除去吃飯的時間,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,收割五百多畝,收入五千多元。

就在這時,二爺找到了村乾部,提出購買村裡的農機具,還是按照原價購買。

韓屯村的農機具已經用的四五年,保養的是挺好,可按照原價購買,二爺還是吃了虧。

二爺不這麼認為,他說:“原價能買到就是好的,要不是援朝學校支援,咱們村有錢也買不到。”

二爺是給二女兒桂花買的,大女兒桂蓮在韓屯落了戶,三女兒桂香嫁到新石莊,四女兒桂萍這次攤上了樓房,二爺總覺著虧欠了二閨女。

看到聯合收割機掙錢了,二爺就動了心思,自家出錢給桂花購買村裡閒置下來的整套農機具。

一整套的農機具可不便宜,收割機、脫粒機、犁地機、播種機,加上拖拉機,一整套的機器快五萬了。

桂花在村裡辦了個服裝加工廠,她對象和公公種地,倆人個子矮力氣小,農忙季節還得桂花當主力,每次都累的夠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