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7章 集資(2 / 2)

新石莊可以說是開創了這個年代集資的先河,它也是靠著這個方式,滾雪球般的發展壯大起來。

有了錢,新石莊接著收棉花,終於在霜降前,把集資的二百萬全部買成了棉花,足夠一年生產用的。

新石莊在收棉花的同時,還把自己紗廠的產品展覽出來:各種染色的紗線,既有單股的,也有合股的。

為了展示自己的紗線不脫色,他們把染色的紗線浸泡在清水裡,放到展台上讓人觀看,真的挺有說服力。

遠些的村莊,人們不知道紗線的用處,隻是看好紗線不褪色。可近處的幾個村莊,人們都知道機紡紗線的好處。

韓屯村從小靳莊買回來的紗線,根本就沒分公(公道),各家就攤到那麼一點,幾家合起來,才夠織一機子布。

即使是這樣,大家也都感受到了“洋線子”(機紡的紗線)織布的好處,結實耐磨不褪色,織布能省一多半的時間。

這裡的人們,習慣把工業製品叫做洋這洋那,經常說的有:火柴叫洋火,點燈的煤油叫洋油,機製的布料叫洋布,縫紉機叫洋機子,自行車叫洋車子。

電燈電話後麵的一句,就是洋梨子洋耙。悠悠覺得,這裡最具代表的一句方言就是:借你類洋車子騎騎。

用“洋線子”織出來的布,做被褥床單,比買的布都合適,厚實柔軟手感好,用著舒適。關鍵是價格便宜,比買布節省一多半,還不用布票。

洋線子儘管比手紡棉線,價格高了一倍還多,可比手紡的結實,織出來的布平整。關鍵是節省時間,比起織布來,紡線更費時間。

紡線一個人從早乾到晚,一天也就能紡半斤棉線,這還得是技術好的。一斤棉線靠人工,兩天才能紡出來。買機紡的棉紗,一斤貴了一元錢。

一個人兩天可以輕鬆的做一雙鞋墊,能賣一元錢,成本連一毛錢都不到。

與其起早熬夜的紡棉花,累得腰酸背疼的,還不如納雙鞋墊來的實惠。以前是沒有地方買洋線子,現在新石莊敞開了供應,誰還傻得再去紡線。

人工紡出來的棉線,技術再好,也隻能做到粗細大體的一致,而且是每個人紡的棉線都不同,織出來的布,肯定不平整。

機紡的洋線,粗細均勻,織出來的布特彆的平整。合股的棉線,2.5斤織一勾子布,單股的棉線1.5斤就夠了。

新石莊洋線子剛開始買,韓屯村的婦女,好像不要錢似的,成捆的往家買。

一捆“洋線子”五斤,每種顏色的各買一捆,二十多種顏色,每家都買百十斤(百斤以上)。

她們要的都是合股線,織出來的布厚實,做被褥和床單合適。

韓屯村剛搬進新家,裡外一新,可各家的被褥,這幾年雖然添置了些新的,還是舊的多。

過了寒露,晝夜溫差大,夜裡就冷了,得蓋棉被了。拿出以前的舊棉被,儘管拆洗的乾乾淨淨,可和新家具放到一起,咋看都不搭。不如新買的蠶絲被和毛毯,看著順眼,蓋著還輕便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