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6章 加工(2 / 2)

今年灘區的大麥大豐收,畝產在千斤以上,去殼後的純糧也得有七百斤。

大麥國家不收,其他人買些喝麥仁,五十斤夠喝一年的。灘區的人們敞開了肚子吃,也足夠吃一年的。

大麥是做麥芽糖的主要原料,這裡的人們自古就有做麥芽糖的傳統,工具不是問題,每個村莊都有閒置的石磨,隻要懂技術,就能開個家庭作坊。

反正就兩個月的製糖時間,賣出去就做,賣不出去就停,剩下幾十斤也沒大成本,親戚鄰居的分下,還能落個人情。

山本開始還拉不下臉來,這家買半斤,哪家買半斤,買回來才嘗。後來也入鄉隨俗,和人們一樣,拿起攤子上的碎糖就吃。

十幾個攤子嘗了個遍,山本就沒點過頭,最後帶著一臉的遺憾,失望的離開了集市。

回村的路上,他才把自己的看法表達了出來,這十幾家的麥芽糖,都沒二爺做的好吃,也沒二爺做的美觀。

山本這次趕集,還有一個目的,就是看麥芽糖是如何包裝的,可惜,集市上的麥芽糖包裝,還不如韓屯那,全部用的是粗糙的包裝紙。

感情,山本這是又看中了二爺做的麥芽糖,他準備把麥芽糖帶回國,可惜沒有合適的包裝。

這個年代沒有,悠悠的商城裡有啊。硬塑料做的盒子,這個年代還沒有,不能往外拿。可後世裡手工製作的麥芽糖,包裝精致種類多,總能找到一款合適的。

智腦很快就篩選出了幾十種,悠悠逐一的挑選。

悠悠很快就找到了幾種合適的包裝,油紙上印著麥芽糖製作場麵的版畫,製成各種紙袋,是獨立包裝的首選。

外麵的包裝袋,有種用粗布製作的,特彆適合現在這個年代。

包裝盒有木質的,也有條編的。後世條編的包裝盒,也是機器製作的。手工製作的都是工藝品,根本不可能做食品包裝盒。

木質的包裝盒,後世也是機器化生產,都是集成板製作的,上麵還有烙印圖畫,也是製作麥芽糖的場景。

油紙彩印包裝紙,韓屯自己有彩印機,這個不是問題,條編的小包裝盒,韓屯人和石廟村的人,會編的大有人在,一個條編的盒子也就一塊多錢。

悠悠回到韓屯,就把山本的意圖和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姥姥,姥姥讓悠悠把圖片給複印了一份,拿起來就去找舅姥爺去了。

具體咋操作的悠悠不知道,反正彩印的包裝紙、粗布的包裝袋和條編的包裝盒都製作出來了。

土黃色油紙印上紅色的版畫圖案,顯得特彆的古香古色。各種麥芽糖都有獨立的油紙包裝袋,裝袋全部靠人工。

袋子的兩頭,用彩色的棉線係上,更加的具有鄉土氣息。

二兩一份,用粗布做的袋子裝好,放到精致小巧的條編盒裡。盒子上有活動的提手,攜帶特彆的方便。